川观新闻 记者 赵荣昌
带着团队参加完活动后,泸州“绿芽”环保志愿者李玲有个很直观的感受:大学生志愿者和群众“唠嗑式”的科普方式,更容易被接受。
7月中旬,2025年四川省“大学生在行动”环保科普志愿服务活动在泸州市举行,为期一周的时间里,志愿者们采用“互联网+授课走访”模式,引导居民养成保护生态环境、践行低碳生活的行为习惯。
李玲是最早加入泸州市“绿芽”环保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之一。这个成立于2018年的志愿服务团队,已吸引8000余名志愿者参加环保志愿服务活动,累计策划实施活动600余场次,服务群众近50万人。
在泸州东门口,一个“绿芽”志愿服务亭很显眼。每年冬天,上千只红嘴鸥来泸州过冬,很多泸州市民都会到此喂食。“经常有市民悄悄留下食物就离开了。”李玲告诉记者,如今,这个小亭已经成为志愿者开展红嘴鸥保护、垃圾分类、文明劝导、环保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的载体。
据统计,自“绿芽”环保志愿服务亭启用以来,共动员全国112所高校、22家企业和团体、3000多名志愿者参与,培育了26支红嘴鸥保护志愿服务支队,为迁徙候鸟提供长达5个多月、150余天的保护活动。同时,还通过设立拍照打卡点、“绿芽积分”免费兑换鸥粮等形式吸引群众参与互动,广泛传播生态文明理念。
除此之外,“绿芽”环保志愿服务队还积极开展基层阵地建设,在江阳区江北镇和合江县尧坝镇打造的“绿芽”环保乡村驿站、在纳溪区天仙镇双新村打造的“绿芽低碳农场”,都发挥着基层环保宣教阵地的带动作用,持续推动群众增强环保意识、养成绿色生活方式。
8000余人参与,环保志愿服务的吸引力在哪?“基层党组织的堡垒作用很关键。”泸州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绿芽”志愿服务队成立之初,500余名基层党员干部率先带头加入,30多名党员专家加入“绿芽”环保公益讲师团常态化开展环保宣讲。
值得一提的是,依托“绿芽积分”碳普惠平台,“绿芽”环保志愿服务队还创新打造了“线下参与服务+线上奖励互动”的激励鼓励机制,通过“绿芽积分”线上发布志愿服务项目、招募志愿者,自动记录志愿服务时长并发放积分奖励,目前已发布志愿服务项目22个,发放积分奖励超10万。
此外,为推动环保志愿服务延伸到基层,“绿芽”环保志愿服务队还联合团市委、西南医科大学、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河小青+绿芽”志愿服务,与龙马潭区人民政府、市城管执法局联合开展首届“美丽酒城环保夜市”,做大环保志愿服务“朋友圈”;携手重庆市永川、江津成立“泸永江生态环境宣传教育联盟”,共同开展“共护一江水”等活动20余场,推动三地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机制共建、活动共办、成效共享。
“下一步,泸州还将以美丽河湖志愿行动、‘无废’志愿行动、美丽乡村志愿行动、美丽中国宣讲志愿行动、“绿动青春”高校环保志愿行动为重点,加强对生态环境志愿服务组织、队伍的培育扶持,持续组织开展各类形式多样的环保志愿服务,助力推动形成生态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泸州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