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益 泸州观察 胡容
“你好,我是今年刚毕业的大学生,目前在家待业,想学习无人机驾驶技术知识,请问有没有适合我的免费培训?”近日,市民李先生来电咨询。从今年4月起,泸州市人社局职业能力建设科电话咨询持续升温。面对大家的期盼,泸州市人社局如何落实惠民政策,让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政策直达群众?泸州市这样破题。
技能培训现场。
多部门联动 掌握1500余人培训需求
“群众普遍想学无人机、茶艺、汽修等,我们正‘按需补缺’新增工种。”泸州市纳溪区人社部门有关负责同志说。年初以来,送政策上门、送服务入企、送服务下乡,是泸州市全力惠民纾困解难、护航营商环境的剪影,也是泸州市人社系统主动下沉一线、靠前答疑解惑、改进服务方式的切入点。
为让培训更精准,泸州人社、住建、卫健、民政等部门联动,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拉网式需求摸排,通过数据比对、实地走访、电话访问等,摸清农村妇女、毕业大学生、转移劳动力等重点群体的就业意愿、技能水平及培训需求。一个月内,共摸排出1500余名有参训意愿的群众,结合企业用工和群众意愿,指导机构新增起重装卸机械操作工、病患陪护等5个工种。
技能培训现场。
“以前没技术难找稳定工作,现在政府送培训、补费用,学会叉车就能上班,太好了!”正在参加培训的王先生说。
这正是泸州深入实施全省分级分类职业技能培训试点,推动 “技能促就业、就业好增收” 的生动写照。泸州市作为分级分类职业技能培训全省首批九个试点市(州)之一,今年4月以来,围绕全市重点产业发展、重点企业用工、重点群体就业需求,在全省率先印发工作方案,构建“大培训”工作格局,明确以技能促进就业为导向,锁定共同开展急需紧缺工种、特色品牌项目等培训不少于5250人次的目标任务,订单式、定向式、定制式培养技能人才。
开设分级分类培训班 搭建就业的快速通道
4月29日,全市首期分级分类职业技能培训班——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培训班,在叙永县郎酒东方玻璃有限公司开班。该期培训班聚焦在岗职工技能再提升,创新“政府搭台+市县联动+校企共育”的模式,采用“理论+实操+考核”一体化教学,经过10余天的系统培训,考取中级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合格79人,通过率达94.05%,企业降低工业机器人设备故障率30%以上,生产效率预计提升20%以上。
自推行分级分类职业技能培训3个月以来,泸州开班热潮持续。除工业机器人领域,白酒酒体设计师、养老护理员、保育师、电子商务、汽修、电工等多个市场紧缺职业(工种)培训班也陆续开班。这些培训班分布在各个区县,与产业紧密结合,精准回应了群众期盼,真正实现参训群众全免培训、培训机构降本增效。目前,全市已开设培训班102个次,培训4621人次,训后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748人次,发放培训补贴343.89万元。
“我们江阳区的起重装卸机械操作工班太抢手了,首期 56 名学员还没结业,多家企业就‘抢人’,完全供不应求!”泸州市江阳区培训机构负责人感叹。
4月以来,泸州市通过“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项目化培训模式,为学员搭建了从培训到就业的快速通道,提升了就业竞争力,促进了就业质量的提高,600余人次学员培训后,顺利进入企业工作。此外,泸州市还积极开展就业跟踪服务,对就业学员进行定期回访,了解他们在工作中的适应情况,及时解决问题,确保了就业稳定性。
“接下来,我们将深化拓展前期试点做法,聚焦就业岗位挖潜扩容、就业需求精准对接,面向有就业和培训意愿的重点群体,扎实做好分级分类职业技能培训,支持劳动者以一技之长创造美好前程。”泸州市人社局职业能力建设科负责人表示。
据悉,为降低群众和培训机构的成本负担,泸州市还建立了差异化、分段式补贴机制,对纳入《泸州市10条重点工业产业生态链(行业)领域急需紧缺培训职业(工种)目录(2025—2026)》的,按现行补贴标准的120%给予补贴。对目录外的,按现行补贴标准的100%先行补贴,培训结业后3个月内实现登记就业的,再按现行补贴标准的20%给予补贴激励,该政策从4月起执行,直至12月31日。(泸州市人社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