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创新推出四维保障体系 织密新就业形态劳动保障网

2025-08-11 17:48:06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魏杰

四川在线泸州消息(罗鹏) “没想到这么快就拿到了工资,多亏了江阳区仲裁院同志们的帮助!”近日,泸州市江阳区的网络主播饶女士看着手机到账的8000元工资,悬了5个月的心终于落了地。此前,她因与某网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就劳动报酬产生纠纷,多次协商无果后,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向江阳区仲裁部门求助,经开庭审理作出决定生效三天后,她收到了公司打来的工资款。

饶女士的经历,是泸州人社部门全力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随着外卖、网约车、直播电商等新业态蓬勃发展,泸州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已超9.53万人。针对这一群体“工作灵活但保障不足”“流动性强但维权不易”等痛点,泸州市人社局创新推出“政策筑基、试点扩围、服务贴身、维权暖心”四维保障体系,让每一位奔波在路上的劳动者都能感受到“稳稳的幸福”。

政策筑基:从“无依无靠”到“有章可循”

“以前总担心自己老了没人管,现在缴了社保,心里踏实多了。”最近通过泸州市社保服务窗口,办理了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登记的雷先生感慨道。

这一变化的背后,是泸州市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所做的扎实努力。近年来,泸州市人社部门全面落实《灵活就业人员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登记办事指南》,大胆打破参保户籍限制,让更多像雷先生一样的劳动者能在就业地安心参保。同时,明确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8类人群的参保途径、缴费标准和待遇计算方式,让大家对参保事宜一目了然。不仅如此,还贴心提供“线上指导+线下代办”服务,有效破解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参保难、认定难”的问题,让他们参保之路更顺畅。

针对平台用工关系模糊的问题,泸州市推广《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休息和劳动报酬权益保障指引》,通过“工作时长、管理程度、报酬支付”等6项指标,明确平台与劳动者的法律关系,为权益保障提供有力支撑。

试点扩围:从“行业试点”到“全域覆盖”

“以前同事们总说‘干我们这行是拿健康换钱’,现在公司统一参保,每单扣八分钱,出事了能赔医药费,心里踏实多了!”美团骑手小张的话,道出了许多劳动者的心声。

2025年,泸州市将试点范围从过去的曹操出行、美团外卖、饿了么等7个行业,扩围至滴滴出行、顺丰同城、滴滴货运、满帮省省等11个行业,创新实行平台企业按单缴费模式,平台企业按单缴纳0.01—0.25元作为保费,劳动者无需个人缴费即可参保。自政策实施以来,我市累计为264人次新就业形态人员办理职业伤害保障待遇921.54万元。

服务贴身:从“四处跑腿”到“触手可达”

为让服务更“对味”,创新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开设“夜间课堂”,利用晚上7点—9点时段开展外卖配送技巧、交通安全法规等实用培训,2025年全市已培训239人次,帮助100余人提升收入水平。

“以前觉得技能培训离我们很远,没想到学了直播带货才两个月,现在每月就能多赚1000多块钱!”曾是外卖骑手的小曾,通过人社部门组织的“新业态技能提升计划”转型为社区团购主播,收入大幅提升。这一计划已累计培训新就业形态劳动者2049余人,其中1000余人成功实现职业升级。

维权暖心:从“维权无门”到“快速响应”

为让维权更高效,泸州市人社局建立“1+N”维权机制:“1”是线上维权快速通道,通过微信小程序、12333热线电话等接收诉求,限时解答办理各类诉求;“N”是联动法院、工会等部门的调解队伍,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凝聚新就业形态劳动保障合力。目前,全市已建成新就业形态职工之家阵地54个,快递小哥爱心驿站、户外劳动者“服务站”“体验站”168个,为劳动者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贴心服务。​

此外,泸州市人社局还联合市总工会、市中级人民法院等部门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服务中心设立了“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多元联合调解中心”,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只跑一次、只进一门”,极大简化维权流程,提升维权效率。

如今,在泸州的街头巷尾,越来越多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感受到了变化:社保有了着落,维权不再犯难,服务就在身边。泸州市人社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全市级人社部门将继续聚焦新业态发展趋势,不断优化保障体系,让每一位劳动者的付出都得到尊重,每一份奋斗都拥有底气,为城市的烟火气注入更温暖力量。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