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着力“智”理 推动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

2025-09-18 17:09:05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魏杰

四川在线泸州消息(朱索) “连续发现12采区带式运输机33#、39#以及42#、51#皮带架处面托辊异常,请检修人员现场核查。”在蜀泸能源公司旗下石屏一矿信息化指挥中心,矿长李定强正分析汇总井下智能巡检机器人井下巡检回传的数据,并依据智能分析辅助工具发出检修指令。

今年7月,该矿迎来两名“新员工”——煤矿带式输送机巡检机器人。经过两个月不间断巡查,相关工作面隐患发现率提升50%,井下巡检人员数量从6人减少到2人,为矿井安全运行注入新动能。

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启动以来,泸州市着力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组建转型诊断服务专家队伍,先后对100余家企业开展了智能诊断,开具“一企一策”的数字化“处方”,以“智改数转”推动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

入料、组装、检测……近日,泸州长江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泸州长江机械)一车间内机声隆隆,工人们有条不紊地远程操作着迪砂铸造设备,一件件哑铃、壶铃毛坯件从生产线自动上下线,原来由人工现场操作的离心铸造设备已被淘汰。在隔壁的车间,铜制同步器齿环锻压工序的上下料、脱模剂的喷涂等也全部实现自动化,操作人员不接触设备,远离了机械伤害、物体打击等风险。

泸州长江机械曾经是一家传统机械制造公司,大规模实施“智改数转”后,大部分的机加工设备进阶为机器人操作,所有铸造生产线全部加载冷却循环水温度、流量、压力监测报警系统,生产的哑铃、壶铃等体育用品日生产量同比提高30%,走向了发展和安全良性互动的轨道。

“提升本质安全不是‘一锤子买卖’”。泸州长江机械安全部长梁厚先介绍,下一步企业还将实施新增铸造生产线的自动加配料系统,避免操作员工被烫伤风险的发生,持续实施废气处理设施升级改造,加装可燃气体报警器和事故通风机等,降低事故发生风险。

智能化无人不仅落地工厂车间,也走进了小区楼栋。

“车辆禁止占用应急通道,请立即驶离。”这段语音喊话劝导来自一套智能摄像设备。据纳溪区东升街道办主任尹文波介绍,为了解决个别小区住户将车辆停放在应急通道的问题,该街道探索在应急通道区域安装智能摄像机,进行全时段实时监管。当发现车辆在应急通道停留超过5分钟,人工智能摄像机就会自动识别,发出声光警告,劝导车辆驶离。同时,智能摄像装置数据还接入街道应急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对不听从劝告的,将触发平台设置的“三级联系人推送机制”,第一时间通过电话、短信等形式,推送预警信息给小区安保、物业、网格员前往处理;对15分钟内未及时处理的,平台还会将预警信息推送到街道应急办或通过智慧外呼提醒督促车主驶离。

此外,智能摄像装置还使用于电动车治理,安装在电梯、楼道口等关键部位,一旦发现住户骑电动车进入楼栋或电梯,人工智能摄像头就会自动识别,发出“电动车禁止入楼,请立即驶离”的语音劝导,且伴随白炽灯交替闪烁予以提醒警告。

技防的运用降低了重大风险,人防的实施亦增加了“智理”效能。

日前,市应急管理局检查组携行业专家前往合江某建材有限公司露天矿山开展计划性执法检查。

爬上+400m首采平台,检查组发现,该平台下方20多米外,还有一处平台进行违规开采,且企业为了隐藏此处平台,还欲盖弥彰往上面覆了厚厚一层土。

“按照《安全设施设计》,采场同时开采台阶数为1个,现场却发现有另一处违规开采平台。”检查组严厉指出,这完全未按照企业原本的《安全设施设计》开采,未采用自上而下的开采顺序分台阶开采,是典型的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重大事故隐患,易造成坍塌、滑坡等风险。

针对这一重大事故隐患,检查组当场责令停止开采作业,并开出整改通知书,要求企业对《安全设施设计》进行调整,围绕开采范围、基建平台、排水系统、运输道路、供配电设施、总平面布置等限期整改。

“7台防爆风机已安装,11个可燃气体报警装置及连锁装置全部启用。”7月16日,泸州巴蜀液酒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巴蜀液酒业公司)总经理蒲遥介绍,在监管部门帮扶指导下,陶坛库60吨高度白酒的存储环境已经恢复了安全状态。

今年6月,酒业发展局发现,因为缺乏明确的行业标准,许多酒企存储罐区不仅缺乏通风系统,不会正确安装高低液位计和可燃气体报警装置,更未建立防雷防静电措施,风险隐患相互叠加,成为酒类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短板。为此,泸州市组织了化工、消防、电气类专家服务团入企专项服务,从技术、组织、制度、应急等四方面指导企业查漏补缺,建立了酒库安全管理规范,初步解决了中小酒企酒库防爆能力弱的历史问题,并且建立起较高水平的防护标准。

今年以来,泸州市常态化采取“执法+专家”模式,紧密围绕重点行业领域和关键风险环节,开展针对性排查整治,全市累计排查重大事故隐患1435项,实施违法行为行政处罚1038起。(泸州市应急管理局供图)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