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观察 胡容
“我们在A馆设有知识产权一站式保护工作站,有什么需要帮助的随时来找我们。”9月26日,第四届国际地理标志产品博览会开幕现场,泸州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主任王中敏一边向参展商发放宣传册,一边介绍工作站能发挥的作用。不到十分钟,就有3家企业代表前来咨询商标的使用和侵权投诉流程。
“刚刚听了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的介绍,让我对商标的知识产权保护有了更深的了解。”一位来自贵州的参展商说,“这种‘上门服务’让我们参展更安心。”
这个看似简单的蓝色工作台,是泸州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联合泸州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市人民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商务会展局、江阳区市场监管局等6部门组建的联合执法服务体系。接下来的3天,近30名工作人员在这里开展驻点服务,涵盖政策解读、侵权取证、投诉受理等多个环节。值得注意的是,现场参与服务的不仅包括知识产权科室,还涉及价格监管、广告监管、消费者权益保护等跨领域力量。
“保护地理标志产品,需要打通部门壁垒,形成监管合力。”王中敏表示,今年工作站与会展组委会建立了信息联动机制,展商位置、展品类别等数据实时同步至工作站。“一旦接到投诉,我们能精准定位展位,几分钟内到达现场处理。”王中敏说。
这种高效响应机制的背后,是泸州市近年来深入开展春雷、铁拳、蓝天、地标等知识产权专项行动,以及与重庆、宜宾毗邻地区开展的跨区域协作。截至2025年9月,泸州市查办各类知识产权案件查办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案件325件,建立了知识产权仲裁服务中心1个。
在知识产权服务方面,泸州市引进知识产权服务机构5家,推行知识产权政务服务一站式、集成化服务。据王中敏介绍,截至目前,泸州建立40个商标品牌指导服务站、82个知识产权服务工作站。全市培育知识产权强企6家,高价值专利育成中心2个,高价值发明专利达694件。全市累计备案产品301件,产品关联专利1594件。
据悉,泸州市市场监管局将以此次地标博览会为契机,进一步推动跨部门、跨区域协同保护,为地理标志产品打造从生产到展销的全链条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