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观新闻泸州观察 郭慧琳 文/图
“我们发现某平台的直播间打着我们酒厂的名字卖酒,但直播间里卖的并不是我们酒厂生产的产品,我们又无法取证,只能向相关部门反映。现在最让我担心的是,会不会打着我们酒厂的名字去仿冒其他产品,导致我们酒厂涉及侵权,这事儿让我十分苦恼。”

“在产品的宣传和页面使用的酒厂名字和相关元素,可以通过公证保权,从不正当竞争角度与侵权关联。”
11月4日下午,泸州市委依法治市办、泸州市司法局在产法协同示范区举办了“法链惠产”交流活动。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主管、公司律师李萍作为此次活动的第一位分享者,在互动环节,同企业代表聊得十分火热。
此次活动以“以法护产·产法协同——助力白酒产业稳健前行”为主题,前来参加此次活动的不仅有名优白酒企业代表,还有泸州市当地的中小型酒企、包材企业共32家企业代表,14名律师代表。

李萍以“白酒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为主题,围绕白酒行业知识产权、侵权现状、泸州老窖知识产权保护模式及典型案例等维度进行了专业解读。在她看来,白酒知识产权侵权趋势正在从以产定销向以销定产转变;从仿商标向仿包装再向仿元素转变;从线下铺货向线上销售再向直播销售转变。
“白酒企业的合规挑战与风险中,监管逻辑已从事后处罚转变为事前预防+全程管控,其存在的特征是全链条、高代价、强关联。”“在白酒企业经营中的重点风险管控,宣传与竞争的合规红线是宣传合规,‘配方暗示’‘陈年虚假’‘健康误导’‘虚假特供’等宣传用语是严令禁止的。”……
四川中豪(泸州)律师事务所管委会主任肖刚则以“企业合规经营的风险防控与价值创造”为主题,对白酒企业的合规挑战与风险、企业经营中的重点风险防控及风险隔离方法等内容进行了专业解读。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活动“后劲”十足,活动结束后,企业代表和律师代表仍在探讨、“取经”。
四川省泸州制酒厂副总经理、泸州酒业青联盟秘书长罗南媛说出了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难”。“作为本地的中小型酒企,日常主要面临产品合规方面问题,如生产环节的类别资质、出口资质,广告宣传的合规边界,经常吃不准,怕踩红线。尤其是宣传内容的合规性,常常在突出产品的‘传统工艺’,但不确定怎么表述才不会涉及‘过度宣传’上反复纠结。做新品包装时,总担心设计元素不小心侵权,但又缺乏专业的知识产权筛查能力,只能凭经验判断,心里没底。”罗南媛说,“加之产品多样化后,供应链的合规管理跟不上,如合作厂商的资质审核、合同风险,之前没形成标准化流程,容易出漏洞。”
此次活动罗南媛通过分享交流,也有了一定的触动和启发,她表示,在知识产权保护上,企业可以从源头做起,如商标、专利的布局,而不是等涉及侵权了再补救;合规体制则能帮助企业规避供应链的隐性风险。
举办此次活动前,泸州市委依法治市办、泸州市司法局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数据显示,知识产权风险是企业最迫切的法律痛点之一,超半数企业依赖外部法律顾问的现状,暴露了中小酒企在专业法务资源获取上的结构性短板。“传统被动式法律服务模式已难以满足企业需求,企业普遍存在预防性合规能力薄弱、风险预判滞后等问题,而包装设计侵权、环保处罚等高频风险事件,亟需法务服务从‘纠纷善后’转向‘全周期护航’。”泸州市委依法治市办秘书科科长郭琪说。
作为泸州的城市名片与经济支柱,白酒产业正面临市场竞争加剧、发展环境多变等挑战,知识产权保护、合规经营等法律问题愈发突出。泸州市酒类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家春表示,此次“法链惠产”交流活动精准锚定企业需求,搭建起“法企直通”桥梁,通过“面对面”沟通、“点对点”服务,将最新法治政策与示范区法务举措直达企业,推动法律服务资源与企业需求高效匹配,打通法治助企“最后一公里”,让企业在发展中更有安全感与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