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脑卒中三级防控网络 绿色通道及时挽救生命

2018-01-08 17:43:09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庞山岚

“弯腰捡东西时摔倒,出现不能清晰说话,左手左脚都不能动。”近日因血栓造成脑动脉堵塞的欧女士在发病后送往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在去往医院的路上通过脑卒中绿色通道微信三级网络群办理好入院手续,到医院立即进行一小时左右的取栓手术,现已经可以正常说话、玩手机,像正常人一样行动。新年开年4天,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已经完成4台脑血管堵塞再通手术,目前4位患者都已脱离生命危险。

据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袁正洲介绍,在患者到达之前,医院通过脑卒中绿色通道微信三级网络群就已经获得患者信息,根据临床经验,认为是患者脑部大血管病变,大血管堵塞;结合之前患者心脏病史,推断是心脏附壁血栓脱落造成颅内大动脉栓塞,导致患者语言功能障碍和偏身瘫痪。患者到达医院后急诊科立马进行头颅CT检查,明确诊断后立即对患者实施了取栓介入手术,并成功取出了阻塞脑大动脉的血栓。

从微信得知病人要来,医院提前办好入院卡,提前办好入院手续,当病人到达急诊室,以最快速度完成所需各项检查,并直接送入介入手术室。这就是绿色通道一体化流程,比普通的入院手术流程大大缩短了时间。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李经伦博士介绍到,脑卒中治疗时间非常重要,如果抢救不及时,每分钟大约死亡190万个脑细胞,因此要求在脑卒中救治6小时黄金时间内越快越好,时间越晚,手术的效果越差,且风险越大。从1月1日开始,接诊的四位患者都幸好及时治疗。脑卒中越早发现,效果越好,疗效与时间成正比。从发病到血管再通,时间越短,存活率越高。所以这就需要有一个脑卒中救治的绿色通道。为了争取脑卒中患者抢救的时效性,在医院神经内科、急诊科、神经外科、检验及放射等协力打造下,形成了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为中心的泸州市脑卒中三级防控网。患者病情可通过微信等形式由基层医生及时告知上级医院医生,上级医院接到消息后,会立马通知急诊科并派医生等候患者入院,这一流程会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治疗时间。力争在最快的速度去挽救病人。

泸州市及周边地区脑卒中三级防控网络

泸州市及周边地区脑卒中三级防控网络建立一年多以来,为脑卒中患者的及时救治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形成了泸州四县三区以及内江隆昌,贵州习水,云南威信等两小时(车程2小时左右)脑卒中救治圈。近200位各级医院医生在网络群里随时就有关脑卒中病人的相关病情进行交流和对接。每年以西南医科大学神经科为代表的专家组也会到基层卫生院,县级医院及市级医院进行脑卒中救治巡讲,努力普及脑卒中急救及防治知识。

根据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脑卒中办公室主任罗华教授介绍,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是川南地区唯一一家国家卫计委授牌的高级卒中中心,也是国家卫计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医院。目前我国脑卒中病人的发病率仍在继续上升,所以脑卒中的防控问题是重点。

全程管理也非常重要,这就包括:

1、院前:教育宣传、防控、筛查。普及脑卒中防治知识,急救意识,让患者有意识的去自我筛查或者到医院检查。

2、院中:抓紧治疗,加强绿色通道(从患者发病到溶栓、手术完成力争在黄金时间6小时内)建设,与泸州市120合作,在病人转移过程中,根据病人状态直接送到有脑卒中救治资质的医院,不浪费时间。

3、院后:管理观察,防止复发。

4、整合资源,逐渐建立网络化,建立泸州市溶栓地图,方便病人查找有资质的脑卒中救治医院。多学科联合救治,以预防为主,以病人为中心,医生到急诊室,多学科联合处理。

5、加强新技术的推广,医院信息化的建设。我国缺血性脑卒中溶栓的比例为2%左右,部分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可达20-30%,有的发达国家甚至达到70%。所以我们还需要做更多的努力。

医生有话说

1、冬季与夏季都是脑卒中的高发季节。

冬天气温低,血液循环减慢,血管收缩容易导致中风。冬天活动量减少,摄入食物后消耗能力不足,脂肪堆积,易血脂偏高。

对于脑卒中的预防,除了生活习惯方式,如少抽烟、多运动外,还要对自己的基础疾病加强防控(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认真遵循专科医生的指导意见。

如经常出现出现头晕,血压很高等应急诊就诊,进行筛查,积极干预。自身日常监测加上自我监控等可降低脑卒中发病率20%左右。

最明显的脑卒中预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症状为偏身麻木,无力,吐字不清,无法说话,持续时间约20-30分子钟左右,有时可伴有短暂的意识障碍等。

2、脑卒中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

年龄大患者脑卒中病因一般是脑血管硬化或者血管狭窄。但年轻人也不可掉以轻心,最近接诊最年轻的是28岁的一名女性。年轻人脑卒中的病因可能和生活习惯,精神压力,环境污染,食物安全等因素有关。而糖尿病,甲亢,高血压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年轻化趋势,糖尿病高血压会损害血管。除此外,遗传,外伤,血液疾病等也有诱发脑卒中的可能。(许樱 刘军)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