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在合江启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2019-03-19 08:25:15来源:泸州日报编辑:魏杰

望着比自己高出10厘米的儿子,李大哥心中有种莫名的无助感:17岁的儿子5年前出现了厌学情绪,当时他以为是青春期的“条件反射”,劝劝就好了。待老师委婉地提出让其儿子休学时,他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李大哥居住的县城,没有心理方面的医院或专科,无奈只能带着孩子赶往大医院精神科。来来往往麻烦不说,治疗也断断续续,效果不是很明显。后来,孩子干脆不上学了。

“孩子没什么大病,不用吃药,回去散散心,多运动就好了。”有医生如是说:“孩子有抑郁症状,实在要治疗就要住院。”有医生这样说。然而,异地长期住院治疗,对“挣工资”吃饭的李大哥一家而言也不太现实。他多么想在县里就能为孩子做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把孩子不想上学的“病”治好,让其生活恢复正常。

公式让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无缝衔接

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脱节的现状,困扰着人们:一方面,面对心理这一无形之物,无法通过仪器给出清晰、权威的诊断;另一方面,普通的心理咨询服务对普通工薪阶层来说遥不可及,这使得不少人在面对心理不适及情绪障碍时,只能“闷在心里”,直到被“最后一根稻草”压垮,出现失控行为。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西南医科大学两所附属医院急诊科接诊了30多位患者,都是因一时情绪失控而出现自杀行为者。

目前,像李大哥遇到的困境有望出现转机。今年3月,泸州市卫生健康委联合市委政法委等10部门(单位),在合江县开展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这意味着,在试点地区,人们遇到心理不适及情绪障碍时,有望在身边就能享受到方便、可及的心理治疗和咨询服务。

公式让辖区市民就近享有心理健康服务

选择合江试点,是因该县具有两个精神卫生服务机构,其中一个是精神专科医院,另一个是合江县人民医院有专设精神(心理)科。合江县人民医院既是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医联体单位,又是紧密型专科联盟单位。两家医院合作共建了临床心理科,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理卫生中心派驻专业心理治疗师担任合江县人民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并且每周三天前往坐诊、查房,指导进行相关新业务、新技术开展。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包括哪些内容?”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首先要搭建基层心理服务平台。依托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或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普遍建立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为辖区居民提供健康教育等服务。

完善教育系统心理服务网络。高等院校、中小学校、学前教育机构、特殊教育机构等进一步完善心理服务网络,开展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心理服务。

健全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心理服务网络。鼓励党政机关和厂矿、企事业单位等通过建立心理辅导室或购买服务形式,对员工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规范发展社会心理服务机构。支持、引导、培育社会心理服务机构参与心理健康服务,促进其专业化、规范化发展。

提升医疗机构心理健康服务能力。整合资源,在综合医院、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妇幼保健机构、中医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开展心理健康服务。

建立健全心理援助服务平台。依托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建立心理援助平台。建立健全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事件善后和恢复重建过程中,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

健全心理健康科普宣传网络。组织心理健康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机关等活动。八是完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工作机制。各乡镇(街道)建立由综治、卫生健康、公安、民政、残联等单位组成的综合管理小组,开展患者随访管理、心理支持和疏导等服务。

公式构建所有人群共享可及的心理服务网络

心理健康与社会和谐,这是试点的核心目标。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主任刘可智博士说: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应涵盖所有的人,形成健康的社会心态。心理健康服务并不是只服务患病人群,而更多的是服务于健康人群,预防为主,达到全民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状态。

这一体系建设的痛点,是人们对患有心理疾病或者精神疾病具有病耻感,认为到精神科看病是脑子有病。刘可智博士说,这是一种片面不理性的想法。心理健康服务对象就应该是健康人群。治病不如防病,对身体健康大家都很重视,而心理健康也需要预防保健,如做一些心理放松训练、情绪管理、压力释放等心理健康保健。他建议,机关、事业单位、大型企业等都应配备专(兼)职的人员,提供心理健康服务。要让心理保健医生也像家庭医生一样深入人心,让大家觉得关注心理健康是一件有益的事,是一件体面光彩的事,是注重自身健康的事。

这一体系建设的难点,在于缺少人才。刘可智博士说,机构建设重要,但人才培养更是重中之重,要努力培育一批真正能够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从业人员队伍。(记者 陈易君)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