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服务安排上了! 畸形婴儿在母胎里就能“预约”诊疗

2020-05-28 17:33:57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阮长安

四川在线泸州消息(记者 郭慧琳)“快、快、快,这个婴儿是时候做手术了……”近日,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外科,一名身体只有巴掌大的女婴田田(化名)出生后不足两天,便经历了人生中的第一场手术。这是记者5月28日,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获悉的。

看似是名健康的宝宝,怎么一出生就被推上了手术台呢?其实,田田还在母胎时被诊断出先天性膈疝,通俗来说,就是腹腔里的器官“跑”进了胸腔。田田的胸腔被器官挤满后,让原本应正常运作的两个肺,只有一个肺在工作。在这样的情况下,5月9日,田田被推进了手术室。

这是一场“精细化”手术,从术前准备到手术结束,花了近4个小时。

手术室里,田田全身贴满了仪器,近10名医护人员围在她的四周给她动手术。同成年人手术相比,给婴儿动手术更困难,术前准备时间更长,准备措施更复杂。首先建立通畅的液体通道,也就是输液,婴儿血管较细,要十分仔细、小心,对医护的要求很高;术中密切监护,保证手术中娃娃生命体征的平稳;采取严密的保温措施,以保证手术过程中娃娃的体温不能降低等。在有条不紊的准备后,手术开始了,在大家一个多小时的通力合作下,田田被推出了手术室,送进重症监护室。经过10天的康复、护理,于19日出院。

“先天性膈疝如果不及时医治,可能会造成孩子严重缺氧、缺氧性脑病、死亡等。其临床表现主要是呼吸困难、嘴唇发紫、大脑缺氧等症状。”据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外科主任、教授刘铭介绍。

在孕期妈妈产前检查结果一出,产前诊断中心、产科、新生儿科、小儿外科等科室医生就开始介入,密切关注着母亲的身体状况和孩子的发育情况,对孩子的在母胎中的成长情况有了预判,等到田田一出生,就立即手术。

看着孩子出院,田田妈妈满脸的兴奋,她表示,每次检查,除了有儿科医生关注宝宝在肚子里是否健康成长外,产科医生还会关注宝宝在腹中的畸形,判断宝宝对妈妈身体有没有损害、胎位正不正、是提早剖腹产还是自然生产、后期需不需要特殊治疗等。从孕期到产后,包括宝宝的治疗全过程,所有医生都在为自己保驾护航,担心是难免的,但看着医生为自己忙上忙下,多少觉得安心。

近年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在新生儿结构畸形这一块形成了孕期尽早发现、生后尽早治疗的“一体化”诊疗模式。以病人为中心,医生跑动,多科室协作(MDT模式),在母亲产前检查结果出来时,多科室医生便开始关注、干预。“相比过去,等孩子已经出现明显的临床表现,再四处医治,‘一体化’诊疗模式不仅让群众少跑路,还能吃下一颗‘定心丸’。”刘铭说,“目前,在‘一体化’诊疗模式下开展手术每年有上百台。”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底,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外科还研发了“孕期胎儿结构性缺陷监测网”小程序。在这个平台里,针对胎儿畸形的问题,孕期妈妈若有疑问,可以在线上提出,各相关科室专家针对孕期妈妈提出的疑问进行一场多学科线上会诊。经审核后,线上给出建议。刘铭表示,这个平台的建立,并不意味着在线上就能解决胎儿畸形问题,而是给孕期妈妈“指路”,该去哪个科室、找哪位医生、啥时候随访等。能很好地为孕妈妈们遇上的疑惑提供线上会诊,提供胎儿结构畸形孕期诊断、生后随访、尽早手术治疗的“一体化”服务。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