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变“粪”为宝 “粑粑”中提取的菌群能也治病

2020-08-07 17:44:28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魏杰

四川在线泸州消息(记者 郭慧琳)“知道自己现在在哪儿吗?”患者张先生(化名)躺在病床上,面对护士的提问摇摇头表示不清楚。张先生今年65岁,患有十多年的肝硬化,同时伴有糖尿病,做过直肠癌的手术切除。近半年来,张先生睡眠倒错,总是晚上兴奋不睡,白天昏睡,白天精神状态不好,甚至连家人也不太能认得出。其家属带着张先生辗转了多家医院,这系列症状反反复复无法缓解。

认知出现障碍、精神异常近半年无缓解粪菌移植后5天出院

8月5日,记者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教授邓明明处了解到,张先生出现意识障碍、嗜睡、精神状态异常等症状,属于肝硬化的并发症,是肝性脑病。近期,一门变“粪”为宝的技术,让张先生精神状态恢复正常,逐步清醒,对周遭事物有认知。从入院开展治疗,到意识恢复正常后出院,仅用了5天。

7月10日,邓明明为张先生做了粪菌移植,也就是将健康人群提供的粪便中的菌群提取出,通过消化道途径移植入到张先生的肠道内,重建张先生肠道正常的菌群,从而治疗疾病。

这门听起来重口味儿的技术,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手术后的第二天,张先生的精神症状有所缓解,逐步开始清醒,对周遭事物有了认知。术后第三天,张先生精神状况便恢复了正常。邓明明告诉记者:“该患者以前按照肝性脑病的传统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但是效果都不好,看着张先生的精神状况迟迟没有缓解,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做了粪菌移植,这么快就见效,感到很意外。”

粪菌移植不是“万精油”针对消化道疾病及与消化道相关的疾病

人体肠道中有一个庞大的微生态系统,寄居着大量微生物菌群,主要由细菌、古菌、病毒和真菌组成,肠道菌群基因数量为人体自身细胞基因数量100倍以上。邓明明表示,近年来肠道菌群也被认为是一个特殊的人体器官,起着免疫调节、营养吸收、菌群屏障、防癌抗癌等作用。

粪菌移植主要通过内镜将粪菌输注到患者的消化道,以及通过造瘘管输入、口服粪菌胶囊等方式将粪菌移植到患者体内。粪菌移植主要用于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炎症性肠病(IBD)、便秘、免疫系统疾病,甚至还可用于治疗自闭症、多重细菌耐药、肝病、糖尿病、肥胖症等。

可粪菌移植也不是“万精油”,邓明明表示,粪菌移植只针对消化道疾病相关问题,或是及与消化道相关的疾病。

分离要快、供者要健康保证提取出最优质的粪菌

目前,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已建成粪菌移植库,是四川省首个标准化粪菌移植治疗中心,已成为川滇黔渝地区难治性肠病、复杂肠道感染紧急救治中心。

在粪菌移植中心里,可以完成粪便收集、粪菌提取、粪菌储存等。工作环境人性化,“说实话,粪便这东西谁都不想碰,但是在粪菌移植库里有一个特殊的卫生间,供者的粪便会直接收集到一个专门的收集器内,随后通过管道进入粪便干湿分离设备,是无异味的。此外,粪菌要在一个小时内分离出来,才能保证菌群的质量。”邓明明说。

说起粪菌质量,邓明明表示,在粪便供者的筛选上是非常严格的,甚至远比献血者的要求更高。供者年龄在6-24岁,具有良好的遗传背景(如家族长寿等),具有长期良好的生长发育状态、饮食结构、睡眠状态等,且具有规律的排便习惯。同时,供者需要具有健康的心理状态;诚实、守信是保障获取供体准确信息的前提等。初步筛查后,供者还将经过心理状态评估、血生化、粪便常规等实验室筛查,筛查合格者将进行饮食控制至少一个月;粪便捐献后半年内还将密切随访身体健康状态。邓明明告诉记者:“从去年到今年共有4名供者,对为了保证菌群的质量,对他们的生活作息进行了管理。”

粪菌移植是一门新兴技术,从一开始邓明明对其是疑惑的,大家都避而远之的粪便,怎么能治病?可经过不断的实践,粪菌移植带来的医疗效果让人咋舌,邓明明开始逐渐去深究这门技术。当然,既然是门新兴技术,还存在着不少未知有待挖掘。为了保护粪菌移植这一技术不被滥用,2019年年底,国内相关专家起草了《洗涤粪菌移植的南京共识》,现已发表在《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用于规范行业内的技术、科学等,保证粪菌移植这一技术能持续健康发展。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