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90岁老人两夜未眠后,连夜写诗“告白”!

2021-09-09 12:26:18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魏杰

四川在线泸州消息(汪建英 代旭锋)“牙病断觉喜回春,文可嚼华福可吞。三八征旗扬特色,医科红映白衣心。”

“罗医生,这是我昨天回去连夜为你创作的诗。”近日,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口腔科发生了这样一幕,一位90岁高龄的患者连夜写诗送给口腔科罗艳燕副主任医师。

前不久,90岁的王老先生在儿子的陪同下来到了口腔科找到了罗医生:“我父亲的牙齿疼得他两天晚上没能睡觉了。”王老先生指了指左上大牙说:“左上牙疼。”

随后,罗艳燕仔细查看了王老先生的口腔全景片,发现问题并非如此简单。“王老先生左上磨牙缺失,双尖牙过度磨损,左下磨牙残根存在,左下最后两颗磨牙邻面龋坏及髓,是37、38牙(左下的第7、8颗牙)在作怪,应当拔除左下后牙。”罗艳燕说着。

病人及家属露出疑惑面容。为啥上牙疼痛要拔除下牙,而且要拔的是看起来还好的那两颗牙?罗艳燕做好了相关解释后,患者和家属表示同意手术。

可新的问题出现了,王老先生的心电图报告提示心脏有问题,拔牙可能诱发心脏病发作,且患牙稳固不易拔除,罗艳燕犹豫片刻后,坚定地说到:“拔!牙齿剧烈疼痛也可能会诱发心脏病,但我们作好相关准备工作为老人努力一下!”

在全程监护下,罗艳燕成功为王老先生拔除37、38牙并缝合,观察半个小时后,未出现任何不适。

终于睡了一个好觉的王老先生一大早就来到医院,送上了自己写的诗。

知识多一点:

罗艳燕副主任医师提醒广大中老年人,一定要做好牙齿护理工作,避免以下几大误区:

误区一:牙齿松动脱落是自然现象,防也无用

大多数中老年人的牙齿松动脱落是因为根面龋、牙周病、骨质疏松等疾病引起的,只要这些病得到治疗和预防,就会延后牙齿脱落的年限,中老年人应防患于未然,注意口腔卫生和健康。

误区二:牙齿不怕磨,啃点硬东西没关系

中老年人的牙齿要避免磨损,牙刷毛也不可太硬,要全方位呵护牙齿健康。

误区三:只漱口不刷牙

正确刷牙既有牙刷的机械刷洗作用,又有牙膏的去污和消毒杀菌作用,可有效防止牙菌斑和牙结石的形成。

误区四:只要坚持刷牙,就没必要洁牙了

刷牙只能清除一些牙齿表面的软性污垢,对于隐藏在牙齿深处的污垢很难清除。只有定期洗牙,才能去除牙齿上的牙菌斑和牙结石。

误区五:掉牙不必补

缺牙会明显降低咀嚼功能,影响消化和营养吸收,加快邻牙松动脱落。镶上义齿可恢复牙齿功能,并稳定邻近的牙齿,减缓牙齿脱落。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