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门口”接受专业指导 泸州这场视频培训会400多名医护人员同时“上课”

2022-04-16 20:20:17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阮长安

四川在线消息(泸州频道 张其)什么是肢体残疾?残疾人的心理特点有哪些?怎么样做好肢体残疾人的康复?……4月15日,为提升基层医务人员对残疾人助残方面的相关知识、技巧和沟通能力,泸州市卫生健康委员召开了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助残项目远程培训会。

此次培训会共有肢体残疾人康复技巧、残疾人特殊医疗护理经验分享、压力性损伤的分期及康复治疗、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策略“四节课”,分别由四位不同老师授课,全市共76家医疗机构400余名专业医护人员同时“听课”。

为何开展此次远程培训?泸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基层卫生健康科科长黄泽伟告诉笔者,其实早在2018年,泸州市就已在江阳区、龙马潭区、泸县、合江县4个区县8家医疗机构开始实行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工作,经过3年试点,总计签约残疾人6112人次,开展送康上门1075人次。

尽管通过三年的试点工作,泸州市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残疾人及家庭带来了很多实实在在的帮助,但黄泽伟坦言,在其中也发现了很多不足,比如医务人员对相应的技术掌握程度不够,与残疾人及其家属的沟通技巧不熟练,能提供的服务与残疾人的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等等。所以开展此次培训就是从残疾人的实际需求出发,提升基层医务人员对残疾人助残方面的相关知识、技巧、沟通能力。

“通过这次系统培训,我们基层家庭医生团队增加自身知识储备,不仅提升了在肢体康复、重症医学护理,例如胃管、气管、尿管、压疮等护理方面的实践操作能力,还懂得了从心理学方面了解残疾人和家属的心理变化,从而帮助每一个残疾人,让爱无障。”泸州市龙马潭区特兴街道长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肖安群感慨道。

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泸州市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助残项目首次以线上视频方式进行远程培训。黄泽伟说,虽然不能实现面对面教学,但这种培训方式覆盖面更广且更便利,让基层医护人员在单位甚至是家门口就可以受到专业的培训和指导。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