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病肠治” 健康的粑粑能让“星星的孩子”开口说话

2022-06-07 15:13:13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魏杰

四川在线消息(泸州频道 郭慧琳)“粪菌移植对孤独症有啥作用?”

“肠道菌群是大脑发育、功能和行为的重要调节因子,大部分孤独症患儿存在肠道微生态失衡及伴随发生的消化道症状,如便秘或腹泻等。粪菌移植在缓解这些症状的同时,还能减轻孩子的语言障碍、情绪波动大等行为学症状。”

“粪菌移植通过啥方法治疗孤独症?”

“目前有两种移植方式,一是通过内镜移植,也就是在肠道内置管,通过置入的管道进行移植。管道固定在肠壁上,质地细软,几乎无异物感。二是通过灌肠的方法,把粪菌打到乙状结肠处。”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孤独症患儿肠道中菌群种类和比例存差异

6月1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人体微生态与精准诊疗泸州市重点实验室科研助理许欣欣接到一名孤独症患儿家长的来电,面对家长的询问,许欣欣详细地解答每个问题。“在给家长提供建议孩子是否需要进行粪菌移植治疗时,要向家长核实孩子除了突然情绪激动、大吼大叫等行为表现,是否还存在便秘、腹泻、挑食等问题。”许欣欣说。

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三大类核心症状,即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据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副研究员、人体微生态与精准诊疗泸州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梁思成介绍,对于孤独症患儿,通常关注的是社交障碍、学习障碍注意力缺陷等外在表型,往往忽视了胃肠道症状。临床研究中发现,高达90%的孤独症患儿存在便秘、腹泻等胃肠道症状,相关症状在孤独症患儿中的共患率较高。由于孤独症患儿不能或不愿用言语表达身体的不适,上述症状往往容易被家长疏忽,同时也让孩子在情绪上也出现较大的波动。

用粪菌移植来治疗孤独症患儿,可以理解为“脑病肠治”。也就是说,肠道菌可以间接地对人体的营养摄入、内源物质平衡(如多巴胺等)、免疫状态等发挥调控作用。

梁思成表示,研究发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孤独症患儿肠道中的菌群结构是不平衡的,他们肠道中的菌群种类、比例存差异。粪菌移植则可重塑孤独者患儿的肠道微生态结构,达到干预孤独症病程发展的目的。

2021年7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接诊了一位有便秘症状的孩子,在就诊过程中,孩子面对医生的问题,充耳不闻,不给予答复。站在一旁的母亲告诉医生,自己的娃娃患有孤独症,有一定的社交障碍。这时医生表示,建议孩子进行粪菌移植治疗,改善便秘症状的同时,孩子的孤独症症状可能有一定的缓解。这是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首例用粪菌移植技术治疗的孤独症患者。半个月后,这位母亲带着孩子来回访,她表示,孩子排便确实有改善,让更她惊喜的是孩子和以前相比,和她交流的次数增多了。

据许欣欣介绍,目前采取粪菌移植治疗孤独症的患儿已有10余例,通过家长的反馈,粪菌移植治疗对孤独症有一定的影响,除了肠道问题有了缓解,社交频次也增加了,对视频次和主动说话频次增多了。

粪菌移植治疗技术处于探索期 对孤独症起辅助作用

目前,粪菌移植治疗孤独症仍存在一些瓶颈问题。梁思成说:“粪菌移植治疗还处于探索期,有一定成效,不代表已经把相关作用机制了解透彻了。怎么筛选适合不同患者的供体粪菌,怎么明晰粪菌移植的临床治疗作用、因果关系及分子机制,都是目前急需探究和解决的问题。”

此外,由于粪菌移植宣传力度不足,大部分人对粪菌移植的接受程度仍然较低,甚至部分患者家属对使用粪菌移植技术感到陌生,增加了治疗难度。粪菌移植供体选择要求也十分严格,合格的捐献者需要经过基础疾病、遗传疾病、传染性疾病,心理评估等一系列筛查,合格率约为1:100—1:200。同时,大部分基层医院无法开展粪菌移植,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粪菌移植在孤独者患儿的治疗普及。

梁思成表示,接下来要加强粪菌移植宣传,让更多人了解粪菌移植,接受这项前沿的临床技术。同时要加强基础临床转化研究,明确发挥治疗作用的粪菌种属及具体作用机制,为后续研发人工配方粪菌提供研究基础和实验依据,解决粪菌移植供体不足,供体和患者配型存疑等问题。

孤独症是难治愈的,个体差异性大,是一种绿色癌症。许欣欣表示,粪菌移植第一疗程的治疗完成后,孤独症患儿会进行孤独症评价,分为ABC评分和CARS评分(备注:ABC评分即孤独症儿童行为量表,是目前国内应用最广泛的孤独症评估量表之一,包括评估情绪、行为和语言的57个项目;CARS评分即社交反应量表,适用于4—18岁儿童孤独症的筛查。),发现合并的消化道疾病(备注:孤独症伴随消化道疾病。)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粪菌移植治疗孤独症只是起到辅助作用,对于孤独症患儿症状的改善,需要医生来解决医疗问题,行为治疗师进行行为学的指导,以及普教老师、特教老师、心理学者等,需要大家一起共同的努力,来帮助患儿的康复。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