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观察 张其
为预防、控制和消除汽车维修业的职业病危害,有效防治职业病,全方位保障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日前,泸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了《泸州市汽车维修业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早在去年4月,泸州便率先启动了对汽车维修业职业病危害清理治理工作,重点聚焦4S店等领域,并在纳溪区开展先行先试工作,通过实践积累宝贵经验,取得了初步成果。”泸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职业健康科科长彭义解释道,此次方案的出台,旨在推动治理工作在全市范围内的全面实施,最大限度地降低汽车维修行业的职业病危害。
此次专项治理覆盖泸州全市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汽车维修一、二、三类企业、机动车检验检测机构企业,以及涉及职业病危害的汽车维修产业链上下游用人单位。治理对象主要针对汽车维修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噪声、化学毒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治理周期从今年4月起至2026年3月,为期一年。
具体如何执行?“此次专项治理行动主要分为了七个阶段,分为摸排建档、部署推动、宣传发动、集中治理、项目申报、梳理总结和督办查处。”据彭义介绍,各阶段均有明确且具体的工作任务。首先在摸排建档阶段,各区县需全面完成治理企业的摸排工作,建立详细档案,并将企业纳入专项治理系统进行规范管理。完成建档后,各区县卫生健康局将联合交通运输部门、属地政府及园区等单位,组织辖区内汽车维修企业、机动车检验检测机构企业召开专题推进会议或约谈会,通过广泛宣传,清晰明确目标任务、工作内容及完成时限。
“集中治理阶段是此次专项行动的关键环节。”彭义强调道,在此期间,各区县需推动汽车维修一、二类企业和机动车检验检测机构企业,全面完成主要负责人及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培训、接害劳动者培训、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接害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职业病危害警示告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建设等27项重点工作任务。对于汽车维修三类企业,则需完成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培训、接害劳动者培训与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危害警示告知以及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建立等工作。同时,各区县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稳步推进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项目申报等工作。
“通过此次专项治理,旨在全面压实泸州汽车维修企业职业病防治的主体责任,进一步提升企业负责人依法履职能力,强化职业病防护设施建设,显著改善工作场所粉尘、化学毒物、噪声等职业病危害状况,大幅增强企业员工的职业健康意识、素养水平和防护能力。”彭义表示,希望以此次专项治理为契机,持续加强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工作,切实改善汽车维修行业劳动条件,从源头上有效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为广大劳动者筑牢职业健康的坚实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