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泸州消息(乔莎) 近日,18岁的小林(化名)刚刚结束高考,正憧憬着大学生活,却突然发现自己的右眼黑眼珠中央竟“长出来”一块灰白色的凸起,且视力急剧下降,只能勉强看见眼前手动。 小林妈妈惊慌之下,带其前往医院检查,最终被确诊为“圆锥角膜”。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眼科主治医师王芳告诉小林:“右眼现在是圆锥角膜的急性期,要先做手术减轻水肿,后期还需要进行角膜移植,而且你目前看起来还正常的左眼,也患有圆锥角膜,同样需要治疗。”
其实在高考前,小林就发现自己的右眼视力逐渐下降,但他以为只是“学习太累,近视加深了”,便没有告诉家长,也没有及时就医。直到高考后视力急剧恶化,才被诊断为“圆锥角膜”。前往医院就医时,小林的角膜因为处于水肿的急性期,治疗难度大大增加。
入院第二天,小林就接受了手术治疗——角膜基质水肿区缝合+前房注气术。经过恢复,小林的视力达到了0.04,王芳叮嘱他避免剧烈运动,按时点眼药水,定期复查,等待下一步进行角膜移植手术。同时,由于发现左眼也处于圆锥角膜进展期,也需要进一步的治疗。
什么是圆锥角膜?王芳介绍,是一种进行性角膜变薄、中央凸出呈圆锥形的疾病,多发于10~25岁青少年。由于角膜形状异常,光线无法正常聚焦,导致视力模糊、散光加重,用普通的眼镜无法矫正视力。
为何青少年是圆锥角膜高危人群?王芳表示主要有4个诱因,一是遗传因素,约10%—20%患者有家族史;二是频繁揉眼;揉眼会加速角膜变薄;三是激素变化,青春期激素波动可能影响角膜强度;四是过敏体质,过敏性结膜炎患者因眼痒易揉眼,间接诱发疾病。
那么,圆锥角膜能治好吗?“根据病情阶段,治疗方式不同。”王芳说。
中国圆锥角膜分为潜伏期、初发期和完成期。据王芳介绍潜伏期单眼确诊为圆锥角膜的对侧眼,具有正常角膜地形图和正常视力,裸眼或最佳矫正视力≥1.0;初发期确诊为圆锥角膜,最佳眼镜矫正视力≥0.8。潜伏期和初发期的患者需要每三个月复查一次角膜地形图,密切观察角膜形态的变化。而完成期确诊为圆锥角膜,最佳眼镜矫正视力<0.8,伴有圆锥角膜典型临床体征,分为3级。
1级为前表面直径3mm区域角膜曲率<53.0D,角膜最薄点厚度>400μm,最佳眼镜矫正视力<0.8、≥0.3;2级为前表面直径3mm区域角膜曲率≥53.0、<55.0D,角膜最薄点厚度<400、>300μm,最佳眼镜矫正视力<0.3、≥0.05;3级为前表面直径3mm区域角膜曲率≥55.0D,角膜最薄点厚度≤300μm,最佳眼镜矫正视力<0.05。
在完成期的患者主要治疗方法有角膜交联术(CXL),紫外线+核黄素强化角膜(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完成该治疗),延缓病情恶化;硬性隐形眼镜(RGP),矫正圆锥角膜病变带来的不规则散光,尽量提高视力。
圆锥角膜急性期是圆锥角膜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症状表现为视力急剧下降,由于角膜后弹力层破裂,房水进入角膜基质,引起角膜急性水肿,导致视力在短时间内明显下降,严重时可能仅能感知手动或光感。角膜水肿,则是角膜中央或偏下方区域出现明显的水肿、凸起,水肿区前凸变薄,严重时可近穿孔,外观上可见角膜表面不平整,有隆起和混浊。
王芳表示,青少年视力下降千万别大意。家长和孩子该如何提高警惕?
对孩子而言,出现上述症状时,要主动告知家长,尤其是短期内,如1—3个月内视力明显下降,换眼镜也无法矫正时;看东西变形,如直线变弯、文字扭曲;夜间视力特别差,眩光、重影严重;单眼视力下降比另一侧快很多。
对家长而言,需要带着孩子定期检查视力,每半年测一次视力,但普通验光无法发现圆锥角膜,需做角膜地形图检查;关注孩子用眼习惯,如果孩子频繁揉眼、眯眼,或抱怨“眼镜配了也没用”,要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