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泸州频道 郭慧琳)7月13日,牟爷爷从家里出发,穿过乡间小路,步行10分钟后,一片已经挂果的梨子林映入眼帘。一路上,牟爷爷脚步飞快,边走边观察自家果子的长势。从牟爷爷的精气神看来,全然不像一名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
“老人家的降压药要监督他一直吃。”“不要提重物,在日常活动中不要伤到骨头。”……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医务人员正在开展核素诊疗患友回访活动,在牟爷爷家中为其开展义诊。
牟爷爷今年71岁,家住江阳区分水岭镇泸南村,从他家到街上近2公里路程,步行需要20余分钟。“爸爸他每天早晨6点就起床,有时在地里做农活,有时步行到街上闲逛。”牟平(化名)是牟爷爷的女儿,医务人员在为其父亲义诊时,她在一旁说道。
听到牟平的话,医务人员也为牟爷爷生活质量的好转感到十分欣慰。
自其确诊以来,牟平一直陪伴在牟爷爷身边照顾他。“一开始爸爸以为只是腰痛,可是经过一系列检查后发现,爸爸被确诊为前列腺癌,并且已经向全身转移,有时候疼得爸爸整宿整宿睡不着觉。”牟平回想起父亲病重时的模样,眼微红地说,“尤其是有天夜里接到了姐姐的电话,说爸爸在家疼痛难耐,在床上翻来覆去无法入睡,吃了4颗止痛药也不见好转,姐姐和姐夫两人在家实在没办法。”
随着疾病的发展,牟爷爷经过一段时间的放疗、化疗等手段治疗后,开始产生耐药性。用牟爷爷的话来说:“当时浑身皮肤发黑,腿脚是浮肿的,用手按压就是一个窝,从地里做完农活爬上田坎,都得一只脚跪在坎上,手脚并用才能上去。最严重的时候,日常生活离不开女儿辅助。”
“一直都知道有核医学科,可以治疗疾病,但不知道里面有什么、怎么治。”牟平看着父亲病重的模样,内心十分不是滋味,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将牟爷爷带到核医学科诊疗。“当时内心最多只有50%的希望。”牟平说。
经该医院核医学科主任陈跃、副主任张春银团队排除核素治疗禁忌后,对牟爷爷进行镥177—TBM核素治疗。让牟爷爷和牟平意想不到的是,经过第一次治疗后,牟爷爷的疼痛症状明显有了好转。“一共进行了10次镥177—TBM核素治疗,在第6次治疗后,爸爸独立行走已经完全不是问题。以前胃口不好,一顿吃半碗饭都吃力,现在胃口也起来了,每顿都能吃上一碗饭”牟平说。
牟爷爷的病情逐步稳定,牟平心里也好似吃下了“定心丸”。牟爷爷坦言:“以前的愿望是活到70岁,现在的愿望是活得越久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