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艳萍 梁龙杰 泸州观察 郭慧琳
近日,陈女士早起洗漱,抬头照镜子时,令其崩溃的一幕发生了。“早起后像往常一样刷牙,但嘴里的水却不受控制地从左边嘴角流下来。抬头照镜子时,被自己当时的模样吓了一跳。”陈女士回忆说:“左眼闭不紧,左边眉毛抬不起来,想笑一下,整张脸却僵硬地歪向一边。”
陈女士发现其面部不对劲后,对着镜子“挤眉弄眼”,面部表情却一动不动,这让陈女士慌了神,怀疑自己“中风”。
面神经“堵车”无法传递“运动指令”
在家人的陪伴下,陈女士匆匆赶到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就诊。经检查,陈女士被确诊为周围性面瘫(贝尔氏麻痹)。“这不是中风,您别太紧张。”该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科主治中医师甘露的一句话让原本十分焦虑的陈女士稍稍安心。
“这种疾病的‘元凶’是支配面部肌肉的面神经出了问题。面神经穿行在狭窄的面神经管中,一旦因病毒感染(如疱疹病毒)、受凉或免疫力下降引发炎症水肿,就会像‘堵车’一样无法向面部肌肉传递‘运动指令’,进而出现闭眼无力、口角歪斜、鼓腮漏气等症状。”甘露说,“这种疾病虽然不会危及生命,但咀嚼困难、无法正常眨眼、表情僵硬等问题,不仅影响生活质量,更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
针灸“分步施策”三周找回自然微笑
陈女士在发病后第一时间接受了规范治疗,针灸治疗是其找回微笑的“关键武器”。甘露表示,经过会诊,为陈女士“量身定制”了一套分阶段治疗方案。
甘露将陈女士发病1周内称为急性期,采用“远端取穴为主、局部轻刺激”的策略,选取合谷、太冲等远端穴位,配合颈部风池穴疏风散寒。“目前不能急于刺激面部穴位,过度刺激可能加重神经水肿。”甘露说,“要以轻柔的手法为水肿的面神经‘减压’,为后续修复铺路。”
在发病1周后,陈女士则进入恢复期,治疗重点转向面部局部穴位。甘露精准选取阳白、地仓、颊车等穴位,通过温和的“提插捻转”手法刺激,配合电针疗法,直接激活面部神经肌肉功能。同时,辅以红外线照射改善局部循环,指导陈女士做鼓腮、抬眉等面部功能锻炼,形成“针灸疏通+物理治疗+主动康复”的立体治疗模式。
经过两周的治疗,陈女士照镜子时发现其左眼能闭紧了,嘴角歪斜明显有了改善;再经过一周巩固治疗,其面部表情完全恢复自然,可以正常吃饭喝水,重新找回了自信的笑容。
甘露表示,面瘫需先由医生明确诊断,排除中风等中枢性面瘫,避免误诊误治;针灸治疗需“个体化”,医生会根据病程、体质、症状调整穴位和刺激强度,绝非“千人一方”;神经修复需要耐心,面瘫治疗通常需数周至数月,规律治疗和坚持功能锻炼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