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龙廷华 冷安萍)一个中国酒镇·酒庄的大手笔工程落户,使纳溪区大渡口镇驶上全面发展的快车道。依托着这个历时机遇,该镇党委在抓经济发展的同时,大力加强党的建设,探索出一条“幸福党建”之路,从民生出发,不断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带来一派美好、和谐景象。
酒镇酒庄圆了家门就业梦
“如今我下了班就可以回家,孩子有了依靠,老人得到了照顾;有了这样的环境,现在再与不想出去了。”在巴蜀液酒厂上班的光明村3社村民李照辉说。之前,他在镇内一家酒厂待过几年,后又到上海、浙江等地打工进厂,工资也就在2000元上下。去年,他听说家乡即将建设酒镇酒庄,村里正帮助企业物色有从事过酒业生产和管理的人员,他就辞工回来进了巴蜀液酒厂。如今,他也是一车间的管理人员,管理着20多个工人。
自“中国酒镇·酒庄”项目全面启动以来,大渡口镇党委政府举全镇之力力推项目建设,并成功引进了仪狄酒业、天地飘香酒业、致帛酒业、汇达酒业、酿乡酒业、柒泉原浆酒业、宏图纸业等酒类相关企业20多家,引资金额逾10亿元。随着大量企业的入驻和酒庄项目的建成,大渡口镇经济发展有了长久的保证,今年1——11月,大渡口镇一般财政收入就达到了3700多万元。
企业入驻和酒庄项目建成的同时已给镇内外群众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未来几年,酒镇酒庄将提供上万个工作岗位。光明、民强等村已在积极筹划成立服务公司,一方面组织村民在酒镇酒庄工作,另一方面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找门路。日前,自酒镇酒庄启动建设以来,全镇返乡务工的群众就多达2000余人。随着酒庄项目的不断推进,将会有更多的人回来在本地企业务工。
村企共建实现互利共赢
日前,记者在光明村蔬菜基地见到,水泥路修到了菜地里,收菜的车辆直接就到菜地边拉菜,。菜农杨云先兴奋地说“有了这条路,我们卖菜好方便哟!”
据悉,光明村这条蔬菜基地水泥路,是大渡口镇在开展“村企共建”结对帮扶活动中,泸州华明酒业集团公司帮助结对的光明村实施产业扶助的一个内容。
华明酒业除帮光明村修蔬菜基地公路外,今年还出资3万元修建光明8社到14社的水泥路;出资5万元修建高粱产业基地入户石板路1.4公里,并在光明村建立华明酒业红梁生产基地。今年,光明村发展高粱1400余亩,产量1100多吨,产值近480万元,人均收入1700多元。
12社村民吴文宝说:“我家种了5亩多,收了4000斤高粱,华明按每斤2.1元的价格收购,我家高粱收入就有8000多元。”
光明村也按照协议,将所产高粱卖给了企业。同时还积极组织农民工参加培训,为企业提供合格的工人,帮助企业积极协调征地建设中遇到的问题,保障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和建设。
如今,在镇党委的热心“摄合”下,各村积极与企业结对,实现了“村企互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光明村、民强村等参与共建活动的村分别被评为基层党建示范村,巴蜀液酒业党支部、华明酒业党支部等被确定为“两新”组织示范点。
“1+N”携手帮扶暖民心
现在,家住大渡口镇玉村村1社的村民刘福全,再也不用担心门前的田坎路会让人战战兢兢了,只要一出门就是水泥路。更令人高兴的是,饲养的土鸡可以运出村出售,价格能卖到20元一斤,一只鸡就能卖100多元。
“这得感谢李书记呀,不仅帮我家解决了出门难问题,还让我家有了经济来源。”11月29日,记者在玉村村了解“1+N”帮扶效果时,刘福全老人高兴地介绍。
原来在今年5月,镇党委书记李庆给刘福全家送林下鸡苗时,刘福全介绍说村里的石板路修到了他家对面,但中间还隔着一根烂田坎,他的腿脚不便,希望能把田坎变成石板路。李庆当即表示由他出钱把田坎路变成水泥路,而不到10天时间就完成了建设。
今年,大渡口镇在开展“1+N”帮扶活动时,紧紧围绕“察民情、解民忧、帮民富、促发展”这一主题,全镇470多名党员、干部职工深入540户困难群众家中了解实际情况,和他们结成“亲戚”,给他们出点子、找路子、理思路,并送去帮扶资金、技术、生产资料等,帮助他们走上幸福之路。
目前,全镇已争取项目20余个,争取项目资金2000多万元,帮扶困难群众资金和物资近13万元,解决群众实际困难近20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