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易敏)翻开龙马潭区长安乡的酒类产业统计报表,便能看到这样一组数字,2010年酒类销售收入4.3 亿元,入库税金1190 万元;2011年分别增长到5.1亿元和1479万元;到2012年,这两个数字再次被刷新,分别为6.6亿元和2082万元。
描绘这条强劲上扬曲线的长安乡,却是一个建乡仅12年、幅员只有2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只有1.5万的“小个头”。而今,长安乡响亮提出了打造“中国原酒之乡”的口号。
解读长安乡打造“中国原酒之乡”的历程,每个时间段均能“闻到”阵阵浓郁的酒香。
着重点 建设酒业集群
驱车沿省道泸永路进入长安乡境内,醇厚的酒香扑鼻而来。众多酒业集团以阵阵醇香,向过往行人昭示着这里蓬勃的酒业发展生机。
早在2007年,长安乡从优势优先的角度出发,确定了依托酒业发展,走工业强乡之路。目前,全乡酒类规模以上生产企业共10家,其中“小巨人”企业1家、销售类企业16家。
这些支撑着长安乡酒业的企业,近年来在享受着乡上提供的优质服务中迅速膨胀,然而他们在打造“中国原酒之乡”的理念中,地理位置却比较分散,长安乡因此提出了建设“醉长安”酒业集群的概念,结合新农村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打通各企业之间的通道,使之在区域内形成网状,连片发展,形成集聚区。
长安乡提出的“醉长安”酒业集群是一个宏观的命题,不仅包括酒业产业的发展,还包括酒业包装、酒业运输、酒业宣传、酒类资源整合、酒业消费等宽泛概念。长安乡在意的是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单一的酒业生产向涉酒产业的全面发展转型升级,从酒类企业的单打独斗向整合资源、抱团发展转型升级,从提供“原酒”式发展模式向酒业品牌打造、提高酒业附加值的发展模式转型升级。
“醉长安”酒业集群的建设,无疑丰富了“中国原酒之乡”的内涵,也增强着长安乡的酒业竞争力。
着力点 酒业发展规划
对于各酒类企业的发展规划,那是企业“围墙内”的事情,长安乡只能做的是对企业发展的引导,以及在用地、融资方面的帮助。近年来,长安乡的酒类企业用地增加了200多亩,已达1200亩;为企业融资超过4000万元。仅2012年,长安乡为给企业办理各种证照,费用就超过了20万元;用于扶持企业的资金近800万元。这些数字,显示着长安乡对酒类企业发展提供的服务力度。
正是因为有了如此酒类发展的氛围,还有多家企业想入驻长安,区域内的桂康集团,以及金碧留香、醇香源、多林等酒业公司都想扩大窖池数量,这又给长安乡提出了用地、融资的要求。“目前正在争取500亩的用地指标,帮助企业发展。”长安乡党委书记黄峰介绍说。
而长安乡的酒业发展规划,在打造“中国原酒之乡”的范围内,包括酒业聚集区建设、酒文化研究、酒街打造、酒文化广场建设、酒庄酒肆建设、红粮基地建设等方面,根据场镇发展、财力的情况逐步实施,提升“中国原酒之乡”的整体形象,促进酒业乡村旅游的发展。
在酒街、酒文化广场、酒庄酒肆的建设上,长安乡结合风貌塑造,形成符合长安特色的一道集镇风景,以酒为媒,增强长安的号召力。另一方面,长安乡在目前1000多亩无公害红粮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将逐步订单式发展近万亩有机高粱基地,为酒业发展备足“粮草”。长安乡将依托这两方面再加上新农村建设的内容,激活酒业乡村旅游。
潜力点 推荐酒业品牌
虽然长安乡目前的酒业生产以原酒见长,但区域内的众多酒类企业的品牌酒近年来却在江苏、河南、湖北、陕西等地卖得风生水起。在这些酒类企业创建的品牌中,目前只有两个为四川省著名商标、一个为泸州市知名商标。因此,长安乡在酒业品牌的推荐进程中,当务之急是在做好原酒、基酒的基础上,鼓励、引导、扶持酒类企业打造一批有知名度的品牌,并争创泸州市知名商标、四川省著名商标和中国驰名商标。
长安乡在对各品牌的打造上,积极引导各酒类企业找准消费群体,主动对接市场,实行错位发展。同时结合场镇的风貌塑造项目,利用各种店招、店牌等资源,为各酒类品牌塑造形象。
长安乡还为各酒类企业作了品牌塑造和运行规划,依次是品牌建立、品牌整合推广、品牌整合互动阶段。在长安乡看来,长安乡因酒而“香”,对于酒业发展,不能仅靠酒业企业单兵作战。“拧成一股绳,各企业互补、错位发展,才能增强长安乡酒业的竞争力。”长安乡乡长熊兴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