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大镇的民生指向 方山转作风强镇富民侧记

2013-03-08 11:08:05来源:四川在线泸州频道编辑:代陈伟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周超文 记者 丁一)3月6日,记者来到江阳区方山镇,只见矗立于长江边的方山码头运媒车来来往,川流不息,而江边一艘达可装3000吨的运媒船正在装媒;而在方山镇的沿江村落,大棚里蔬菜早已让农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而在靠山的村落,核桃等产业更是异军突起……

“方山镇经济发展能有今天的喜人场景,得益于近两年实施的‘港口兴镇’和‘产业富民’的发展思路。”方山镇党委书记朱学文高兴地介绍说。

依托码头 “港口经济”迸发活力

方山码头(资料图)
 

近日,一艘3000吨级货轮又一驶进泸州方山货运码头。两天后,货轮装满煤炭,从方山镇启程安全驶入长江水域。而今,在方山镇,重达几千吨的货轮驶进方山码头,已经成为常态。这也成为了方山经济增长的根本保证。

2012年,方山镇实现一般地方税收1800万元,较上年增长20%。“方山经济能年年实现新跨越,方山码头立下大功劳。”近几年来,方山镇为进一步发挥好码头的财税“蓄水池”作用,以政府服务,企业运作的方式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围绕码头强势招商。今年1—2月,方山镇就引进了泸州贵豪有限公司等2家商贸工程企业,引资总额达2000万元。而目前,在区政府的支持下,方山镇正依托货运方山火车站,着手打造占地达100亩的方山仓储物流园区。

如今,来到方山镇,“亲商、重商、爱商、护商”的氛围最为浓厚。在方山镇政府机关大楼,有一间办公室的门一年之中关着门的时间多于开门时间,那就是负责招商工作的“经发办”。一年四季,经发办的同志始终“在路上”,“一盯一”,忙招商,忙服务,其工作地点永远都是“途中”;镇党委、政府“一把手”和分管领导,把主要精力也摆在招商、服务上;全镇个个部门都是招商单位,干部人人都是招商员。在方山镇投资的客商,除了看中其独特的地理、交通优势外,更看中的是其服务的到位和高效。方山人以其“不放弃”的理念和“真心待人”的胸襟,征服了每位到方山镇投资的客商。

窥一斑而见全豹。谈起方山镇政府的真心服务,企业主们心中暖流涌动。在落户方山镇的企业中采访,企业家们摆起这样的故事:企业忙于发展,对法律法规了解不是很多,镇上便主动邀请税务、司法部门的专家,上门为其员工普及法律法规知识,使企业始终处于健康发展的轨道;码头经营煤炭,开始时煤灰很重,场镇居民有怨言,镇上就引导企业搞好绿化,定时洒水,完善其他处理方法,煤灰污染由此得到治理。

方山镇就是这样,用真情、真心产生了聚集投资商的强大磁场,使其成为投资洼地。在这个洼地里,经营码头,方山有了主体;港口经济,成为支撑镇域经济的“脊梁”。

依托路网 产业鼓起农民钱袋

轻风吹拂,鸟语花香。行走在三月的方山镇乡村,一条条平坦而宽阔的水泥路婉若长龙,延伸到村民的家门口、大棚蔬菜的菜地边,随处可见三三两两的运菜车辆停在公路边收购蔬菜。同行的镇党委书记朱学文脸上绽放出欣慰的笑容:“方山镇农民能过上今天的幸福日子,方山镇财力在短短几年内就增加了20倍,受益于通畅的路网,为方山镇的发展和广大农民敲开了致富之门。”

方山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镇,5年前,全镇财力只有300万元。面对这样的严峻现实,镇党委政府一班人没有退缩,迎难而上。在区委、区政府和全镇人民群众的支持下,方山镇举全镇人民之力,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结果只用了一年时间,筹资近1000万元,就完成了全镇近30公里的“村村通”水泥路网建设,方山镇的致富大门由此打开。

“真没有想到,六米五宽的水泥公路能修上我们这高山坡,出行就在家门口坐小公交。原来只能靠外出打工增收、种地只能糊口的我们,现在不仅水果产业、蚕桑产业重现生机,每年又为村民赚回了上百万元的收入,今年还大力发展核桃产业,今年全村就新栽核桃2500亩,核桃将成为方山镇的又一富民产业。”方山村党支部书记朱光荣说及通村水泥公路给村里带来的发展,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方山镇在水泥路网建成后,从2008年开始,,就把兴产业作为富民的重要抓手,结合地处长江边的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相继在紧临长江边的7个村规划了1万亩沿江蔬菜产业带,今年就达到了1万亩。同时,在方山、进宝等村大力扶持发展蚕桑、林下鸡养殖等产。今年,方山镇在建设万亩优质玉米示范片的同时,也将通过落户方山镇的两个生态养殖小区项目建设,带头农户年养殖出售商品优质服务生猪逾万头,让农民从产业中尝到甜头,从产业中共享发展成果。而今年,方山镇在进一步劳务产业的同时,将通过申请商标、组建合作社等,进一步做大蔬菜、核桃、龙眼荔枝等产业,让农民的钱袋子更加鼓涨起来。

随着农民收入的增长和财政收入的大幅增加,今年方山镇将协调和出部分资金维护好通村路,对部分的损毁的路面进行全面硬化,并通过环境治理、规范路标路牌,让广大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方山经济发展的果实。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