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庞西梅 特约记者 曾佐然)为宣传泸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成果,搭建群众与政府有效沟通平台,推进全县医疗卫生系统建设和医德医风建设,促进泸县医疗卫生事业健康持续发展。7月16日,泸县举办了以《健康梦托起中国梦 构建和谐美丽泸县》为主题的“阳光政务”政风行风热线进医院活动。泸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颜习林,县委常委、纪委书记李亮,副县长熊杰出席活动。
活动现场,电视短片充分展示了近年来泸县医疗卫生事业所取得的成绩,让现场观众倍受鼓舞,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加快发展卫生事业、共同构建和谐泸县的信心和决心。泸县卫生局局长周宏、泸县人民医院院长李东霞、县人社、食药监部门及县级医疗卫生单位相关人员组成的嘉宾阵容,分别介绍了泸县医疗环境、新农合、大病治疗等状况,认真倾听现场和场外观众疑问,并逐一解答。
“在外地生病住院如何在新农合报销的问题?”一名在外务工的群众打进热线询问。“本地参合群众在外地就医可凭出院证、结算发票、费用清单、医疗证、身份证,外伤需要病历复印件,回户籍所在地镇政府新农合管理站办理新农合报账事宜。”县新农合管理中心主任宋晓晖回答道。
“我县长期以来并没有中医院,为什么还要把中医院选建在云锦这个乡镇上?”一名现场观众提问。“2007年我县提出卫生事业“三条线、三步走”发展战略,其中的三条线即为泸隆线、泸荣线、泸永线,三条线上分别设立了泸县人民医院、泸县第二人民医院的一个县级医院,县中医院的选址就是符合泸永线上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既定目标的。”县卫生局局长周宏回答道。
群众提问主要包括县中医院选址问题、新农合报销问题、草药摊主的管理问题、孕产妇分娩、预防接种及福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职能职责问题。整个活动组织有序,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了最佳效果。
据了解:泸县在卫生系统开展了以“医疗机构的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为主题“三好一满意”活动,各医院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了富有特色的活动,取得实效。
泸县人民医院全力做好优质护理工作。全院共确定了5个科室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和包干制护理,为患者提供连续全程的人性化护理服务。通过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开展,医护人员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医疗护理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受到了患者的普遍好评。
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则结合医院眼科品牌专科建设,用先进的医疗技术为泸州四县三区眼疾患者提供了免费优质手术服务。2011-2013年,该院作为川大华西医院四川省唯一的青光眼疾病防治分中心,为泸州地区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手术750人次;免费筛查青光眼疾病16695人次,为确诊的贫困青光眼患者实施免费手术31人次,为提高泸州防盲、治盲能力、预防失明、挽救视力眼病防治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泸县中医医院重点打造了推拿科、耳鼻咽喉科、肺病科等市级重点中医专科,大力培养中医药人才,鼓励开展针灸、推拿、耳穴、刮痧、穴位敷贴、火针、拨罐、中药雾化吸入、针刀、穴位注射等70余种中医特色诊疗项目,提升了全县以中医药为特色的整体服务水平,为加快泸县中医事业发展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
福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则坚持热心、真心、耐心、细心、爱心的五心服务为宗旨,以创新的理念开设了独具特色的康复理疗科目。引进了一批先进的康复仪器设备,培育了一批德才兼备的专业技术人员,并创立了一套具有新风格,新见解的综合治疗方法。为老年病、慢性病、骨病等患者带来了福音,让众多患者重新回到了健康的生命线。
新闻链接:
泸县发展卫生事业托起群众的健康梦
泸县县委、县政府历来重视医疗卫生工作和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保护。近年来,泸县卫生系统在全县医疗机构中扎实开展了以医德医风教育为重点的作风整顿活动。严厉查处整顿“商业贿赂”、“弄虚作假骗取新农合基金”、“服务态度恶劣”、“不合理检查、不合理治疗、不合理用药坑害群众”等群众反映强烈的各种现象。
泸县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得到长足发展。截至2012年年底,全县共有各类医疗机构1341个。全县实际开放床位3107张,新增床位1090张。医疗卫生单位占地面积379878m2,较“十一五”初增长113%(下同)。建筑面积313796m2,增幅141%。固定资产2.15亿元,增长117%。新增基建项目投资1.1亿元。医疗设备方面,有核磁共振1台,CT4台,彩超、DR、全自动生化仪等大型医疗设备10余台。卫生从业人员3748人,公立单位在岗职工1935人,增长112%;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386人,专科学历703人,专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总数的56.28%。公共卫生在岗人员218人,增幅195%;执业注册护士869人,增幅161%。
全县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及应急能力得到了显著增强,疾控体系建设有了长足发展,应急处置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妇幼卫生体系进一步健全,工作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得到较大提升。特别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运行七年来,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的正确领导和监督下,泸县新农合政策的认知程度逐年提高,满意度不断上升,农民个人医药费用负担逐年下降,新农合资金效益的最大地发挥,有效缓解了农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真正实现了政府得民心、农民得实惠、医疗机构得发展的三赢局面,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得到快速、健康的发展。
全县参合率从2007年的86.86%提高到2013年的99.48%,提高了近13个百分点,镇村覆盖面达到100%。泸县广大农村参保规模不断扩大,基本实现能保尽保。筹资总额逐年增加,基金运行平衡。新农合筹资标准从2007年的50元/人/年提高到2013年340元/人/年,筹资标准提高了6.8倍。新农合补偿标准稳步提高,农民受益明显。提高了住院报销补偿比例后,参合农民住院人均补助从2007年的446.02元提高到2012年的1214.91元,增幅达到172%;参合农民住院实际报销比例从2007年的25%提高到2012年55.42%。
新农合的实施,更是加快了泸县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的改善,促进了管理体制的规范和卫生技术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有效推动了农村卫生事业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全县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已逐步健全和完善,医疗资源配置得到进一步优化,医疗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医疗质量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而与此同时,各种荣誉也纷至沓来。
2010年,泸县被命名为四川省结核病综合示范区,2011年,获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达标先进集体。2012年,省委省政府授予2007-2012年度四川省留守学生(儿童)关爱行动先进集体;获四川省艾滋病防治工作先进集体。2013年,被命名为“四川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