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发展最强音 江阳况场转变作风促发展侧记

2013-08-06 14:48:06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陈雪梅

四川在线消息(周超文 王红乙)火红的七月,走进泸州市江阳区况场镇,随处可感受到“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八个字奏响着全镇大发展、大跨越的最强音。围绕着这八个字,田间地头都是况场镇、村干部忙碌的身影,崭新的民居,连片的蔬菜大棚,热火朝天的项目建设工地,构成了一幅只争朝夕促发展的幸福图景。1—6月,况场镇就实现一般地方税收752万元,顺利实现“开门红”。

把老百姓的利益高高举过头

7月1日,况场镇华丰村。

当笔者走进这个小村庄时,怎么也想不到在三年前还是一个出名的落后贫困村。如今,“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机耕道不见了,代之以宽阔的水泥路;低矮潮湿、跑风漏雨的土墙瓦房不见了,代之以掩映在绿树红花、青砖琉璃瓦的座座新房;漫山遍野种植的不再是玉米、红苕,代之以满眼的大棚、绿油油的蔬菜;只有在电视上才看到的喷灌、滴灌居然也“跑”到村里的田地上……

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不仅仅是华丰村,况场镇的25个村都已经实现了生活水平、生产条件、居家出行、健康状况、致富能力“五个明显改变”。

把老百姓的利益高高举过头!民生的事是天大的事,老百姓的事无小事!

在今年转变作风促发展活动中,况场镇的干部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干的。

“现在有了便民服务中心,到镇上办事,没有再这个办公室跑到那个办公室了。原来跑几天都办不成的事,半个小时不到就办妥了。”说起今年投入使用的况场镇便民服务中心,况场镇游湾村村民游开权就抑制不住内心的赞许。

今年初,况场镇把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况场镇福利院建设等十项事关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作为民生工程来实施,同时结合“百名干部进万家门”活动中,转变作风,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把实事办到了群众的心坎上,干部接了“地气”,群众增了“底气”

截止目前,况场镇投入民生工程的资金近千万元,尤其是安全饮水工程的实施,使原来的劣质水变成所有指标达标的饮用水,并通过升级改造水管,满足了包括丹林、华阳部分村民在内的近7万人的生活用水需要。“安全饮水工程的实施,不只是彻底解决人畜饮水问题,更可使稻田产量提高三分之一以上。”当况场镇方山村村民刘世明了解到该工程给自己生产生活带来的的变化时,兴奋不已地表示“我都想好了,水源保证后,坡上的旱地可以种植经济作物了,田头保肚子,坡上找票子。”

把服务服从市区重点项目建设高高举过头

“你采访别人吧,我正在康健城建设工地指挥拆除违章建筑,不然,就不能按时交地了!”6月28日下午4时许,正在泸州康健城建设工地的罗了威匆匆挂断一家省级媒体的约请采访后,又投入于现场工作中。

罗了威是况场镇是镇党委书记。在况场镇,你在任何地方都能碰上像他那样行色匆匆的干部;你能清晰感受到他们为建设“泸州城西‘后花园’”的昂扬精神风貌。

是什么催生了这种精神?

这两年,况场镇相继承担着泸州西二期工程延伸线、泸州康健城等多个市、区重点建设项目。为确保项目早日建成,况场镇按照“超常规推进,快速度建成”的思路,把沉到项目一线、服务项目推进作为该镇转变干部作风的重点;就餐在食堂、工作在现场,是该镇干部体会最深刻的变化。

在服务泸州西二期及期延伸线工程建设中,副镇长王善野、鱼项村支部书记兰充全等一干党员干部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从工程实施开始至今的近一年时间里,早已没有节假日、双休日概念。

况场镇原镇长张渝,在推进市、区重点项目建设中,作为一镇之长他除了统筹各小组展开工作外,他自己也带了一个小组奔波在建设一线。熬更受夜,加班加点,他总是走在最前头。但令人想不到的是,他却是做个心脏搭桥手术的病人……

一个个市、区重点项目建设的推进,犹如一条条红线串起况场发展的过去和未来,尤其是广大干部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的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以及那种崭新的活力和激情,它为建设泸州城西“后花园”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源泉。

有了这股动力源泉,“泸州城西‘后花园’”还远么?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