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左存锋)每个人都想圆自己的“安居梦”。对龙马潭区小市街道而言,为困难百姓“筑巢”,更是为万千家庭“筑梦”。今年5月30日起,经区委区政府同意,小市街道启动了小市“7.23”洪灾危房(一期)安置工程和五峰巷棚户区改造项目、杜家街“泰和新城”项目、回龙湾棚户区改造项目以及迎宾大道风貌塑造、回龙湾“白加黑”工程、沿江路杜家街段“两江四岸”景观打造等改善环境惠及民生的大型安居工程。
目前,小市“7.23”洪灾危房(一期)安置工作已经进入第二阶段,即入户评估阶段。其他棚户区改造项目也有序进展。在不久的将来,小市居民就能看到这样的景象:麻沙桥至王爷庙沿江一带是亲水广场,蒋兆和流民图石刻、纤夫拉纤雕像、佘竞成闹革命像与三华山的琴台操霜、洞宾亭、古窖池、上码头的接官厅、宝莲古街遥相呼应,人居环境得以改善、旅游要素得以完善、棚户区退出人们视线,城市品位得以提升;王爷庙到馆驿嘴的防洪堤坚固美观,屯水江面有水上游乐项目,江边可每隔一段距离就有古色古香的茶肆,王爷庙以上沱江路段成为集防洪、航运梯级工程、交通、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风景线;清真寺、蒋兆和故居、龙潭剧社、余公古街、宝莲古街、葆贞观、古窖池点与线连接,成为集历史、文化、文物、民俗表演、餐饮等为一体的产业链,解决游客吃、听、演、购、游、住、行……
全力以赴改善民生
小市街道大力实施“就业增收工程”,坚持“就业优先”,突出重点群体,切实解决好街道就业困难家庭、大中专毕业生、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在政策措施上,积极开展“订单式+点菜式”的创业、技能培训,大力发展社区公共管理服务;在就业观念上,引导劳动者“先就业再择业”。使全街凡有基本能力、有就业愿望的劳动者,只要“不挑不拣”,基本实现就业。
小市街道大力实施“扶贫济困工程”,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进一步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不断扩大社会救助面,使社区困难群众生活权益得到基本保障。对居无定所的流浪乞讨人员、残疾人员,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快速反应机制,及时提供援助。进一步完善“爱心超市”社会化运作,给予弱势群体特殊的关爱。
此外,小市街道大力还实施“养老敬老工程”,完善养老保险,加快实现养老保险全覆盖,并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完善养老机构和设施,整合社会资源和力量,采取社区自办为主,依托社会力量参与等方式,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和市场化、项目化、多元化的运作模式打造“社区日间照料托管服务中心”等服务平台,并以万通超市、文君养老院为重点培育了一批敬老爱老服务商家和社会组织。
廉政建设人民安心
为民解难事、办实事,必须要有一支清正廉洁的队伍。小市街道党工委以省、市、区纪委“三项建设”为契机,打造清风社区、廉洁街道,使党员和干部职工真正做到“不想不廉、不敢不廉、不能不廉”,真正做到让党放心,让群众安心。
小市街道定期开展廉政提示,着重源头提醒。每月向领导班子成员、机关各中层干部和重要岗位以及社区书记、主任制发党风廉政提示卡,开展党风廉政宣誓和承诺,任前集中廉政谈话;利用短信平台在节假日通过短信方式发廉政短信;发放“党群连心卡”和《党建便民服务手册》,在街道和社区制作悬挂统一的“民情畅通箱”,畅通监督渠道,主动接受监督。做到发现问题及时约谈和书面告知,将问题的发现和提醒做在萌芽状态。
结合“阳光效率工程”和惩防体系“三化”建设工作的实施,小市街道强化风险防控,对照全街领导和各部门个人的岗位职责,查找出风险点和风险等级,结合职能职责,通过座位牌进行公开,接受监督。小市街道规范完善《党工委议事制度》,坚持“三重一大”事项集体研究;建立健全《机关和社区干部管理制度》、公务用车制度、公务接待制度、小额资产交易制度等,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按照“六要六不要”和“十不准”的要求,规范干部行为,继续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提高服务质量;认真落实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诫勉谈话问责制等为重点的监督制度,切实规范干部廉洁从政行为;切实抓好党务、政务、居务公开工作,公开办事程序,公布服务承诺事项,公开收支情况,开展党员群众评议活动,真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健全完善干部作风和廉洁方面苗头问题“三早三卡”机制,做到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
同时,小市街道聘请党风廉情监督员、党务和居务公开监督员、党风廉政宣传员,建立覆盖楼院的纪检工作网络,进一步健全社区纪检监察组织体系。定期深入党支部、居民小组、居民楼院开展公开接访和“零距离服务居民、零距离倾听呼声”活动,收集社情民意,开展各类信访问题的排查,及时化解矛盾纠纷,解决苗头问题。
用群众工作推开“安心”之门,小市街道逐步建立起“教育全民化、管理规范化、监督社会化”的社区党风廉政建设新体系,为“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平安小市、宜居小市、幸福小市”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