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吴锦江 赵康明)“要不是镇上及时解决我2000元的维修资金,我房子现在都没修好。”9月4日,纳溪区棉花坡镇柑湾村低保户张兴成谈起政府的帮扶,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张兴成是今年该镇主要领导带队开展的贫困户走访活动中,临时接受帮扶的困难户之一。
近年来,棉花坡镇的镇域经济发展迅速,但因病致贫或因地处偏僻欠发达等因素,仍有 4245人处于贫困线以下,如何让他们共享发展成果,该镇党委、政府把扶贫工作摆上政府工作议事日程,制定了“产业扶贫惠民生,智力扶贫挖穷根,定点帮扶结穷亲”的扶贫开发之路。
产业扶贫 惠民生
“通过考察其他地方城郊农业产业发展模式,为我们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指明了道路,合作社的发展不断壮大,成员的收入明显增长。”棉花坡镇柑湾村村主任及蔬菜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张勇,是参加该镇组织的“城郊农业生产产业化发展考察团”外出考察成员之一。考察回来后,对蔬菜合作社的经营运作模式进行了“整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结合地处城郊优势和各村产业特点,棉花坡镇以调整特色产业结构,打造特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作为抓手,通过发展产业举措来解决了贫困家庭土地闲置问题,从而增加了贫困家庭的财产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让贫困户摆脱了家庭收入困难局面。为此,该镇针对各个村的具体情况,组织社干部及种植、养殖大户到外地参观学习城郊经济发展模式,用先进的城郊型农业产业模式来实施农业项目开发和特色产业发展。
目前,棉花坡镇采取“农场主”经营模式,推进土地流转2800亩,以专合组织模式,扶持柑湾村农业生态观光园、龙鼎花卉、瑞凤盆景等种养大户30余户,建成“川南雀舌”特早茶、南山“乐道子”林下鸡、高洞盆景园、金凤优质竹、韩桥精品花卉等示范基地12000亩,安置贫困家庭劳动力800余人。
智力扶贫 挖穷根
棉花坡镇高洞村二社刘小红,父母年老且有残疾,家庭经济非常困难。该镇通过调查,联系了爱心企业为其开展“一对一”扶持,让这个极端贫困家庭的贫困学子走进了大学校门,圆了她的大学梦。
近年来,棉花坡镇把智力扶贫作为挖穷根主要措施,提出决不让一个贫困家庭的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缀学,积极动员企业、社会团体对贫困学生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不让一个贫困大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被拒之大学校门外。每年,该镇都要对辖区内的贫困高中生进行调查,确立资助对象,积极配合区栋梁工程扶贫助学办公室开展“栋梁工程”扶贫助学工作,组织企事业单位职工向栋梁工程捐款。近年,该镇资助贫困大学生51名,资助资金达12.5万元,保障了贫困学生完成了学业。
同时,该镇扶贫基金会注重搭建爱心平台,为外地爱心人士牵线搭桥给贫困学生送温暖。通过牵线,香港财经学院学位三班向棉花坡镇贫困家庭和品学兼优中学生代表捐赠资金20000元、蚕丝被20床。“六一”儿童节,9家扶贫单位到棉花坡镇中心小学开展慰问活动,援建少先队室资金5000元,并送上10000元慰问金对贫困留守儿童学生进行了亲切慰问;与9 名贫困学生开展“1+1”爱心结对帮扶,并为她们送上爱心款9000元。
定点帮扶 结穷亲
“出点子,指路子,出票子”,定点帮扶结穷亲,这是棉花坡镇开展对贫困户定点帮扶的又一举措。
自去年纳溪区开展 “1+N全覆盖”结对帮扶活动以来。该镇主要领导带领镇机关、学校、卫生院职工纷纷深入到帮扶群众家中,进行调查研究。切实了解帮扶群众生产生活困难,找准发展生产的路子,解决生产发展的资金,并同帮扶群众一起制定帮扶方案,签订帮扶协议书,扎实开展好结对帮扶。
通过这一活动,全镇机关干部联系贫困户216户,帮助贫困户提出合理化建议85条,走访慰问贫困户850人/次,投入帮扶资金、物资等价值15余万元,为帮扶对象解决实际困难400余件。广大干部职工成了贫困户的贴心人,现已形成贫困户户有规划,人人有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