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张介坪 肖建平)40分钟!到泸州主城区,到贵州赤水,到纳叙高速公路入口…… 这就是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曾今的交通“死角地带”,仅用三年时间,谱写了“时间”与“速度”的华彩乐章,为该镇打造区域中心大镇、特色旅游生态强镇、生活品质美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桎梏:落后交通成发展“拦路虎”
“山高路远谷深,赶场走断脚筋”,这是昔日白节镇群的真实写照,“两岩夹一坝”的特殊地形地貌,造就了该镇山高路陡,道路崎岖。“路”成为当地群众多年挥之不去夙愿,成为横在白节镇发展的“拦路虎”。
“这些楠竹送人都没有人要,只能当柴火烧!”赵坪村村民王显明无奈的谈到,交通的闭塞让当地群众尝尽了苦头,守着青山没“柴烧”。
而同样感受至深的团结村支部书记唐仁昭谈到:“我们这里海拔高,特殊的地理环境非常适合有机茶的种植,可群众守着万亩有机茶园茶园却走不上致富路,让我这个支部书记很是窝火。”
“当初,白节镇为了招商,引进项目发展经济,花大力气把老板些请来考察,看到既没一条像样的公路通过,也没有水路运输的现状,老板些虽对白节资源垂涎欲滴,可“路”着实都把他们都“吓跑了”,谈起那种感受,他们纷纷感叹那可刻骨铭心呀!”时任白节镇的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
资源转化不了资本,这一切,严重影响了当地的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严重制约了镇域经济的发展。
合力:众志成城拉开交通“大会战”
乘着纳溪区“13431”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全域旅游”的打造,白节镇紧紧抓住这次发展契机,把打造便捷交通、畅通交通网络作为旅游兴镇第一要务,以串联起白节镇旅游发展“金三角”。
抢抓机遇高起点谋划发展交通事业,白节镇吹响了“死角地带大办大交通”的号角,先后组织开展了交通建设三年大会战活动,迅速掀起了交通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高潮,在全镇126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推土机、挖掘机机器轰鸣,一家大小齐上阵,“号子“声、机器声互相交织,奏响交通发展“进行曲”,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公路建设景象。
资金是交通建设关键,白节镇采取“争、补、筹、集”的方式,“重点公路向上争项目、镇财政补贴、社会筹措和村民集资”等方式,全力破解了交通建设大会战所需的资金难题。
为确保交通建设顺利推进,白节镇将此列入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评指标体系,层层签定责任状,实行按月通报、进度倒逼、考核督办等机制。在此带动下,白节镇上下抓交通项目建设热情空前高涨,凝聚起工作大合力。全镇各级部门单位竭力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最良好的环境,各项目工地竞相比工程质量、比工程进度、比安全生产,各级群众主动捐钱捐物、投工投劳、鼎力支持,众志成城快速推进各项交通建设。
蜕变:畅通交通成发展“顺风车”
经过近几年来的不懈努力,白节镇的交通建设突飞猛进,交通面貌发生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谱写了跨越发展的辉煌篇章,为纳溪区委提出的“七个突破、四年翻翻”目标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公司在我的竹林中灌装了400根楠竹的白酒,我就赚了5000多元,酒取走后楠竹还可以卖4000多元。”谈起交通给竹农带来的实惠时,白节镇高峰村支部书记余洪良满脸喜色。大旺竹海公路的畅通,让投资3000万元活之酿酒厂于今年4月落户大旺竹海,公司利用楠竹资源进行酿酒生产,以市场售价现付给竹农,待酒取出后,竹农砍下又以同样的价格销售出去,让竹农实现了一根楠竹当作两根卖的效果。
“乌牛早每公斤150元,福选每公斤140元,今年早茶鲜叶价格比往年都高,今年我家的鲜叶茶已经卖了近6万元。”王开良说,“这得益于团结村15.4公里水泥路的贯通,外地客商纷至沓来,今年茶农增收不少。”
近年来,白节镇先后投入资金8000余万元,硬化公路 79.4公里公里,碎石路和片石路81.7公里公里。无路面公路124.1公里,随着白节到赤水、白节到护国、白节到天仙、白节到丰乐的全面硬化以及日前白节到纳溪路面油化,一张以白节场镇为中心,以国道(纳赤路立项)、县道(纳叙路)为中枢、以乡镇公路为骨架、以通村通景公路为网络的交通路网体系建设基本编织完成。全镇17个行政村全部通了公路,通达率达100%,其中通了水泥路的行政村占95%。
四通八达的公路网,不仅带火了乡村漫游,昔日隐藏深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成了都市人们旅游休闲的好去处。便捷交通不仅为该镇打造全域旅游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也让这个川黔古道驿站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