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环卫工人节特稿一:一把扫帚“舞”人生

2013-10-26 09:35:23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晶城

四川在线消息(高礼科 熊利 唐文梅)凌晨五点多钟,当许多人还在暖暖的被窝里做着好梦时,纳溪区白节镇环卫工人费国英和往常一样,早已穿好工作服走在上班的路上。此时,她负责的政府大院至蓝光坝坝还是漆黑一片。

费国英挥舞着自制扫帚,刷刷的声音在寂静的“老街”显得特别清晰,尽管深秋的早晨凉意袭人,但费国英只忙活了一会就出了汗,“这一段路是老房子,经常都会掉落泥巴、砖块等垃圾,而且还挨着建筑工地,比较难打扫,常常是打扫了管不了半小时就又脏了。”

 

既然选择了 我就不后悔

“什么事都得有人干,既然选择了这一份工作,就应干一行、爱一行,尽自己最大努力把这段路打扫干净。”费国英忙着挥舞着扫帚说到。

6点多钟,费国英已经将她负责的区域打扫了一遍,并将清理的两大背垃圾倒在垃圾库里。“每天看到英姐,都觉得她精神特别好,而且她负责的面积最宽,但是却打扫的最干净”,在蓝光坝坝做生意的宋老板佩服不已。

据悉,现年66岁的费国英在这样一个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的岗位上一干就干了5年。她每天早出晚归,风雨无阻,有时还不被市民群众理解,受一些不明不白的委屈,但费国英却对自己的工作有很清楚的认识。“环卫工作虽然脏、苦、累,却是城市中必不可少的,任何工作都需要人去干,只是分工不同,‘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 。 她的一番话道出了无数环卫工人的心声。

为了工作 生病都不管

由于长期过度疲劳,经常饱一顿饿一顿,费国英得了高血压。头晕时,几乎站不稳,但她始终带病坚持工作。白天背背扫街,晚上吃药输液,镇领导得知情况后,让她休息一段时间等病情稳定了再上班,却被她婉言谢绝了。就在费国英这样的不懈坚持下,2012年她所负责的路段被广大市民评为白节镇“样板地段”。

据了解,去年7月21日,白节镇遭受了特大暴雨的袭击, 23日待洪水退去后,白节镇治理办组织人员进行清淤。本该休息的费国英在接到组长电话后,二话不说,冲在最前面。

由于长时间在污水中作业,加之自身就患有高血压,费国英很快就吃不消,但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她还把脏活累活抢着干,坚持把工作做完为止。后来手上起泡,脚也烂了。面对同事的称赞,费国英有些不好意思,“都是为了工作,大家都很辛苦,看着一筐筐被清理的垃圾,街道一点点变干净,心里的高兴的早就忘了累。”

在白节镇2012年年终总结会上,费国英被评为 “先进个人”。在大会上激动的说到:“我们环卫工人就要不怕脏、不怕累,这点苦,对我们来说没得什么,能坚持就一定会坚持。”是的,费国英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自制扫帚 提升工作效率

“以前我们用的扫帚,不仅重,而且枝桠很容易掉,一把扫帚使用不到一个月就坏掉了,每个月都要换新的,现在英姐教我们自制的扫帚,不久重量较轻,而且一把能管大半年。”正在垃圾库前倒垃圾的刘阿姨向笔者说到。

费国英用自制扫帚打扫街道
 

据悉,最开始,白节镇给每位环卫工人配发的扫帚是用竹条制作的,大家几乎每个月都要换一把,费国英觉得这有点太浪费了,于是她就在工作中一边干,一边思考着:“有没有使用起来比较方面,寿命长一点,打扫起来没那么多灰尘的劳动工具。”带着这种思考,反复的尝试,终于在今年2月份,费国英用废弃的塑料袋制作的扫帚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用废弃的塑料袋制作扫帚,不仅做到了‘变废为宝’,减少了对大自然的污染,还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灰尘,对周边居民也是比较好的,简直是一举多得。”白节镇党委负责人介绍到。在费国英的带领下,一场浩浩荡荡的劳动工具拉开了序幕。“白节镇的环卫工人,现在使用的基本上都是这种扫帚,普及率达90﹪,这种扫帚耐用,打扫时灰尘较少,受到广大市民朋友的支持,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据该路段负责人熊利透露。

“只要我还能够走,我就会一直坚持下去。” 费国英就是这样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人,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但她却在平凡的岗位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用自己辛勤的劳动换得了城市的洁净美丽。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