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克难激情似火 石洞镇以服务推进项目建设

2013-11-04 11:29:02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晶城

四川在线消息(罗学艳)如今,一进入龙马潭区石洞镇境内,面对一个个如火如荼推进的市、区重点建设项目,便能感受到一种蓬勃发展的朝气。

随着郎酒项目、龙泉窖、龙马潭区急救中心等项目的实施,石洞镇目前对接服务的市、区重点项目已经超过10个。这些项目的实施,为镇域经济社会发展积蓄了势能,干部职工也在服务项目中得到成长、淬炼。也正是因为有了对发展环境和成长环境的正确审视、正确定位,自2011年下半年市、区多项重点项目在石洞镇落地以来, 石洞镇全体干部职工,攻坚克难,充满激情地推进、服务着每一个市、区重点项目。

项目推进镇域经济发展

石洞镇正在“蓄势”。郎酒项目、龙泉窖等工程将进一步促进石洞镇产业优化升级,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龙马潭区急救中心项目、场镇雨污分流管网整治等工程的实施,将极大地提升石洞镇社会事业基础,促进民生改善。在石洞镇51.4平方公里的幅员中,24平方公里纳入了泸州市城市规划区,融入泸州城区发展,石洞镇建设泸州“北大门” 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截至目前,在石洞镇内实施的郎酒项目一期征地顺利完成,二期征地工作即将结束,成自泸赤高速公路在石洞境内有序建设, 截污干管、场镇雨污分流、土地“双挂钩”、名品园、龙溪谷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机场快速通道和港城大道征地工作相继启动,吉甫大道项目已完成施工图设计并通过审查,即将开始施工……

在这些项目工程中,重点项目的发力,为石洞镇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和活力。

郎酒项目建成后,将提供1万多个就业岗位、产生160亿元的产值;龙泉窖项目能产生10 多亿元产值。而成自泸赤高速公路、吉甫大道、港城大道、机场快速通道构建了石洞镇的交通骨架,处于城市规划区内的石洞镇便不再局限于集镇建设了,泸州大城市建设触角随处可见:龙马潭区急救中心建成以后,将大大改善石洞镇现有的医疗状况,为石洞镇及周边乡镇群众带来更好的医疗救护条件。更值得一提的是,石洞镇依托泸州新机场,提出了发展空港经济的思路,就是依托泸州新机场的建设和成自泸赤高速公路建设的拉动效应,让镇域经济提档升级。

可以预见的是,当这些项目全部建成以后,在石洞镇内,包括商贸、物流、金融和地产在内的第三产业将得到迅猛发展。

抓好执行为项目提供保障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一切蓝图的实现,都离不开坚定有力的执行。

石洞镇建立了领导联系重点项目、相关部门对口推进重点项目等制度,明确目标任务、明确时间节点、明确工作要求,形成了“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以确保重点项目高效有序推进。

执行,成了石洞镇服务、推进项目工程的关键词。如何抓好执行?从镇领导到基层干部职工均认识到:自己是挑战自我、抢抓机遇的“幸运儿”——随着石洞镇融入泸州城区大发展,也是提高自我的好机会,既要做攻坚克难、敢于担当的“有心人”——面对接踵而来的建设项目,做到心中有数、计划缜密;更要做用好资金、管好资金的“廉洁人”——廉洁自律,不贪取不应得的钱财。

正是因为有了对自身的准确定位,石洞镇干部职工才能以蓬勃的朝气、良好的心态奔赴工程现场解决各种问题,切实做到了干部在项目一线工作、情况在项目一线了解、问题在项目一线解决,为重点工程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组织保障。快62岁的黄仲明是花博园村的村支书,本到了该给自己“减担子”的年龄,可是1年多来,他依然把每天的工作排得满满的,干劲丝毫不逊于年轻人。“我为石洞的发展出了力,留下了值得回忆的事情。”黄仲明说。这位老村支书的话,激励着年轻人在石洞镇的发展途中留下自己的足迹。

项目进度排名激发热情

良好的环境是项目得以顺利建设的重要保证。

面对千斤重担,石洞镇把项目建设作为工作的主旋律、主战场。当接到每一个项目建设任务时,石洞镇在第一时间对各项目标任务进行分解, 落实到各部门、村(社区),并细化到人。在推进项目建设进程中,石洞镇将各项目完成情况进行排名,哪个项目完成得快、完成得好,哪个项目排在最后,一目了然。河咀村村委会主任毛成先已是60多岁的人了,为了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干起工作来争先恐后、有条有理。毛成先表示,凡是在河咀村实施的项目,都绝对不能“排在后面”。

服务沉下去、项目才能转起来。机场迁建(含安置房)、成自泸赤高速路、龙马潭区急救中心三个项目在张家祠社区实施,涉及100余户村民。作为张家祠社区的党总支书记,魏小英很“好胜”,三个项目的排名都要名列前茅。她和社区主任陈中清、副主任伍维群三人各自牵头一个项目,每天早晨6点左右就出现在现场。“去迟了,村民们都出去了,不好找人。”到了下午6点过,魏小英也不能歇息,把大小事务集中梳理,晚上8、9点才能回家吃饭。魏小英说,她和同事们有个工作“法宝”——将几十页的政策法规熟记心里,面对村民的疑问时,能解释得清清楚楚,村民们弄得明明白白,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便释放出和谐的大效应。

石洞镇的干部职工,对支持项目建设的群众都怀有一个感恩的心。他们为城市建设作出了贡献,为石洞镇发展作出了牺牲,政府更应该关心他们,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花博园村五保户陈某,已年过六旬,住在侄女家,后来侄女的房子因为征地拆迁,村上安排他到敬老院养老,但是老人想自己单独居住。为了满足老人的愿望,镇征地小组与附近的村民协商,找了一间房子给他居住,让这位五保老人顺利地达成自己的心愿。

在滚滚而来的发展热潮中,石洞镇抓住机遇不放松,一方面将进一步提升集镇形象,规范村(社区)办公阵地,提升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另一方面按照城市发展规划,主动对接城市经济和发展空港经济,描绘石洞的绚丽明天。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