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本台账”惠民生 福集“走基层”活动侧记

2014-01-06 09:01:33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晶城

四川在线消息(邹宏亮 特约记者 曾佐然)“我们今天来,就是听听你们有什么困难和问题的?”小小院落,两张桌子,热烈的讨论气氛让人们在寒冷的冬月感到温暖,泸县福集镇“走基层”院坝会正在召开,福集镇党委书记唐栋良、镇长叶仕良来到李子村,与村组干部、群众代表座谈,一边听边记,不时插话询问,听取村民意见建议。

 

老百姓讲,干部们记,建好台账,事事落实是福集镇开展“走基层”活动的一个缩影。带着“三本台账”来到每一个农家院坝、每一条乡间小路、每一栋居民小楼,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

一本民生账 实实在在解民忧

“全村3000人,五保老人、空巢老人、留守老人有近500人,养老问题是村里的一件大事,更是一件难事。”李子村村总支部书记李超向镇政府反映反映,在建立民生诉求工作台账时,群众反映最多的问题就是农村养老。因地势偏远,李子村没有一所公办敬老院,针对这一问题,福集镇将农村互助养老院建设项目的第一个试点放在李子村,纳入镇民生诉求汇总账,实施重点台账管理。

利用项目资金,把村里闲置幼儿园进行装修,崭新的两层小楼,宽敞的活动院坝,李子村互助幸福院落成,可容纳24名老人居住。

“运行模式群众们都了解吗,已经办理入住申请的有多少人?”镇党委书记唐栋良一来到李子村互助养老院就问道。当了解到目前仅有5人申请入住,镇“走基层”小组立即开展独居老人走访,宣传互助敬老院。

 

“老人年轻的照顾年老的,身体好的照顾身体弱的,互相帮助、互相服务,运行经费由公家承担,您住进来,照顾好自己就行了。”镇长叶仕良向朱明昆老人介绍着互助养老院的好处。78岁的朱明昆老人是村里的特困户,长年独居在自建的一间小屋内。“我好想热热闹闹过个新年。”朱明昆老人答应入住后,村干部把随身携带的申请表拿出来,现场为老人办理了入住手续。“我以前干过厨师,可以在幸福院食堂帮忙。”朱明昆老人一句话,大家都开心的笑了起来。

“互助养老是为了填补散居养老和集中养老之间空白的一种创新养老模式,以老人互助、群众参与为主体,政府在管理技术上给予支持,零利润、低成本。”社会事务办主任徐光惠介绍。通过入户走访宣传,李子村已经为16名老人,在家办理了入住手续。

据了解,通过汇总分析镇村干部入户走访收集到的各村反映养老问题的民生诉求,福集镇已先后在李子村、小马滩村、玉蟾村等7个村试点建设农村老年活动中心、老年灶、托老所、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和互助养老院,推广农村低成本互助养老,切实解决农村养老问题。

村干部现场办理互助养老院入住
 

一本工作账 清清楚楚干实事

一大早,大桥村村民曾仕余带着一面写着“情系百姓、路通到家”的锦旗来到福集镇政府。“我代表大桥村全体村民感谢党委政府!”将锦旗交到镇长叶仕良手中。

原来,玉龙路是大桥村一条有名的“水泥”路,遇下雨泥泞不堪,村民赶不了场,孩子上不了学,严重影响了800多村民的正常出行。尽快把路修好这是大家共同的意愿,修路是个技术活,修成机耕道还是村级公路,出资还是投劳,需要村民统一意见。联村镇干部、镇农机站站长李继洲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两天内拿出机耕道改建方案,在开村民大会时,将路基、路宽、原材料、资金、劳动力几个主要指标向村民代表说明,最终形成了县镇财政补助15万元,村民义务投劳100人的修路方案。20天后玉龙路告别“水泥”路,路面加宽到了3.5米,成了名副其实的机耕道。“这下上班方便多了!”村民曾光良路刚修好就买了辆摩托车。

11月25日,大桥村党支部换届选举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李继洲全票当选新一届村党支部书记。“任期内我要办几件实事……请大家监督。”这位联系了大桥村3年的联村干部、镇农机站站长没给自己留后路,没有适应期,迅速投入到新的角色中。

新村规划、通村公路、安全饮水、电网改造、产业发展…,一张任期工作计划表、一本民情日记、一张大桥村地图是李继洲随身携带的三样“宝贝”。“这老三件儿,就是我的工作账,让我清楚知道什么时间该干啥子。”做一个随时能“晒账”的村支书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一本服务账 明明白白服好务

雨势不见小,清溪社区党委副书记刘书琼撑着伞,像往常一样夹着自己的“台账”出门了。安置二小区14幢3单元2号一间普通的居民房是陈相宏家,这位患有先天性脑瘫的5岁小女孩是刘书琼联系管理的25名残疾人之一,经过3次到成都免费康复训练和治疗,加上平时在社区残疾人康复中心的训练,如今小女孩已经可以到幼儿园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了。

“刘老师,你来啦,快快请坐!”“小陈,最近天气冷,孩子没感冒吧,去八一医院做康复治疗已经联系好了,你下周就可以带着孩子去。”刘书琼刚进门就把最要紧的事情说了。“记性不好,容易耽误事。”边说边在残疾人量体裁衣服务台账上记下今天的家访日期和服务需求,康复治疗、医疗救助、小额无息贷款……25个服务事项在残疾人需求情况表上格外醒目,帮助小陈填好康复治疗申请表,刘书琼急忙赶往石岗敬老院,那里还有三位需要她随访的残疾人。

翻开清溪社区232名残疾人服务台账,服务需求、专项方案、回访时间一目了然。“这些都是我们每位小组长挨家入户调查填表整理出来的。”刘书琼言谈中很自豪,开展个性化服务,收集残疾人实际需求是前提,没有捷径,只能走出办公室,进到残疾人家中,建好服务账,管好服务账,用好服务账,如今清溪社区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残疾人量体裁衣服务流程。2013年,制定专项服务方案575项,申办城镇最低生活保障76人,申请发放4000元临时救助金12人,提供贫困精神病人免费药物13人,自主创业残疾人申办小额担保贷款5万元,数据就在台账中,很容易统计出来。“大家认可你的工作是一本明白账,这是对一个干部最大的鼓励了!”刘书琼感慨道。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