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国非遗 泸州分水油纸伞校园展演活动举行

2014-03-26 14:40:37来源:四川在线泸州频道编辑:王晶城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记者 王永丰)3月25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泸州分水油纸伞”校园传承暨展演活动在泸州外国语学校举行。(高清)

 

本次活动特邀泸州分水油纸伞厂负责人毕六福、毕原绅为泸州外国语学校400多名师生就油纸伞承工艺进行了讲解。

 
泸州分水油纸伞厂负责人毕六福作主题讲解
 

泸州分水油纸伞起源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制作历史。据清光绪八年壬午(1882年)《泸县志~卷第三》载:“泸制(桐油)纸伞,颇为有名。崇义分水岭亦多此者,而已分水岭所致最佳。近有美美,工作益精巧。”由此可见,至少在清代,分水油纸伞已在泸州城乡广泛运用。沿用几百年传统手工制作工艺,用最原始的石彩印花印刷方法,从削竹到描绘图案历经70多道工序,道道精细,这就是产自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分水岭镇的分水油纸伞。

分水油纸伞具有极强的历史文化性,是非常具有特色的中国民间工艺品、仿古艺术品。同时,因其保留了几百年的传统制作工艺,也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和历史传承性。而其特殊的制作工艺,也使油纸伞成为真正具备雨具功用的产品,是将美观与实用功能很好结合的体现。

泸州外国语学校历来十分重视学生传统文化的教育,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在校园内的传播和弘扬,并得到很好的效果。

此次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泸州分水油纸伞”校园传承暨展演活动走进泸州外国语学校,是对学校文化教育具有“软硬实力并举、标本兼治”的意义,形成了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校园传承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纳入了学校的课程体系。非遗校园传承的实践不但使孩子们更加关注传统文化,而且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心,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活动上,泸州外国语学校校长助理李翔代表学校聘请分水油纸伞第六代传承人毕六福为“非遗文化 校园传承”顾问。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