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余朱玉 记者 丁一)近日,记者在泸州市江阳区分水岭古镇戏楼坝看到,几位分水伞厂的工人师傅正在专心地修复着“中国伞王”,据介绍,“伞王”换上新装后将亮相央视。
据了解, “中国伞王”是一把直径12米、高8米、重达半吨的竹木巨型纸伞。它用88年老松为伞托、36根竹子为伞骨、1800张皮纸为伞面制成。
“中国伞王”由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分水伞厂傅祥林、王光伦等6位民间老艺人,用最古老、最原始的手工工艺,历时4个多月,经70多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1993年5月,一经亮相,立即引起全国媒体广泛关注,被誉为“中国伞王”。
据悉,泸州分水纸伞起源于明末清初年间,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2008年,分水油纸伞制作工艺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中国仅存的唯一一个保持桐油、石印传统工艺纸伞生产技术,其传统制作技艺被专家誉为“中国民间伞艺的活化石”。今年3月,分水岭油纸伞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为分水油纸伞撑起了一张保护伞。并且,《泸州油纸伞》已正式入编2013教育部审定通过的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美术》下册成为全省的教材,使用时间将持续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