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杨敏 苟清斌)绿树成荫,一排排白砖青瓦的小楼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一座座蔬菜大棚星罗棋布,灌溉的沟渠交错;一个个特色规模养殖、种植场林立村头,一条条银灰色的农村公路蜿蜒交错。
如今,江阳区华阳街道的村民们有了畅通道路作保障,不再为产业发展、果蔬运输销售而发愁,对他们来说,过去肩挑背扛乘车难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解出行难题,破交通瓶颈
华阳街道是泸州市的“后花园”,也是泸州市的蔬菜篮子,但是由于交通不畅,华阳街道青山3队的菜农赖春霖还是有一肚子的苦水:“路不好,下雨天一身都是泥巴,蔬菜运输不方便。凌晨4点左右就要起床摘蔬菜,辛辛苦苦挑到市场上去卖,卖完了再拖着疲惫身体的坐车回村口走路回家,要耽搁整整一天。”
华阳街道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精神,开展“十百千”工程,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采用街道主要出资、村民小组集资、农户投工投劳等方式解决修路资金问题。为了保证道路工程质量,街道在辖区范围内公开聘请项目廉情监督员,对工程进行全程监督。并将工程项目责任人、责任部门、责任领导、监督员、工程进展情况进行全程公示。
“七位一体”交通管理模式显成效
在规划建设华阳新农村公路之初,华阳街道便率先提出了“建、管、养、运、安、业、美”七位一体的交通管理模式,成立交管站,落实专管人员和专项经费,每天加强巡逻,进行养护工作;公交公司出资,华阳街道补贴300万元,开通泸州市首条农村公交环线329,起点华阳街道4公里公交站,终点站白湾站,全长27公里、20多个公交站点,由10台公交小巴士每30分钟循环发班,票价仅为2元;投资80万元对安防设施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和改造,包括安装3.7公里波形护栏、减速埂、28个凸透镜、47块交通标志标牌、“裁弯取直”拓宽道路、新增会车坝等,切实为民造福;于公路道路两边种植花草、花木,完成道路美化、绿化,将农业区变成风景区、观光旅游区。
民生路助圆百姓发展梦
华阳街道农村公路建设带活了农业、发展了产业、致富了农民。目前,华阳街道新农村环线27公里的连接通村路、延伸通组路和入户路,农民人均增收1558元。47个村民小组进行了幸福院坝建设,实行了风貌改造,公路两旁形成了美丽的风景产业带。
华阳街道物产丰富,黄金蜜梨、金玉枇杷、宁夏土鸡、野生河鱼以及名优蔬菜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以前道路坑洼不平,运输吃力,还容易损毁,现在路好了,村民们再也不用发愁了。水泥路直通家门口,黄金蜜梨、金玉枇杷长在树上;辣椒、蔬菜长在地里就能直接卖掉了。西岸村村党委书记李寿军说:“路修好了,蔬菜地直接连着菜市场,我们的水果、蔬菜都是好品种又种的好,完全不愁销路。”
通的是路,树的是碑,连的是心
随着交通道路硬实力的提高,华阳街道科学规划、着力打造的乡村旅游品牌效益也得到提升,先后获得了“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四川省人民政府颁发的“金熊猫奖”等荣誉。
通过招商引资,完成农村产业升级,目前已形成“一村两带五庄八园”发展格局。同时按照“政府主导、业主投资、市场运作”模式,大力招商引资,已成功签订协议2份,包括投资近2亿元的华阳山生态休闲养生项目。加强对名优农产品品牌的宣传和打造,努力提高华阳街道村民的收入水平,2013年华阳街道农村村民人均收入达到11178元,居于江阳区农村农民人均收入的第一位。
经历了梦路、盼路、建路的华阳街道村民最有发言权。华阳街道西岸村村民李泽平说:“谁不说咱家乡美,但我们华阳真的是变得越来越好了,越来越美了,我们的腰包也鼓起来了。出门走亲戚、进城也方便的很,我们是真心地感受到了道路交通变化带来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