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荔枝嫁实录,金银财宝埋树下——品美味荔枝看动人传说

2014-07-28 15:57:13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晶城罗志楷

四川在线消息(罗志楷)荔枝,贵为“水果皇后”美称,是水果中的珍品,尤其是合江荔枝,皮薄艳丽、果大核小、肉质肥嫩、晶莹透明、汁多味美、酸甜适度、清香馥郁、细腻化渣等独特风味,这是独特之一;合江荔枝独特之二,她比“岭南”荔枝常年晚两个月左右成熟;合江荔枝独特之三,是独特的地理位置、土壤和气候条件。在合江县2008年中国晚熟荔枝品鉴会上,到会的中国果品流通协会的一位发言人尊称,合江荔枝“三最”,即全世界荔枝上市时间最晚、品质最优、价格最高。

史料记载合江建县已有2129年,荔枝的栽培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合江从两广、福建、云南引进的荔枝,已有293年。经过长期的培育繁衍,又经过科学的改良、选优、引进,品种齐全,各具特色。截至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合江晚熟荔枝品种已经多达48个,主要本土品种有大红袍、妃子笑、绛沙兰、桂味、楠木叶、陀缇、带绿等;多年来引进了不少外地品种,从外地引进的主要品种有观音绿、仙进奉、井岗红糯、红灯笼、马贵荔等。近年随着三江省级新农村建设项目的推进,大力发展荔枝等产业,截至2013年底全县荔枝种植面积已达24.5万亩,常年荔枝产量500万公斤左右。

四川晚熟荔枝在全世界独一无二,仅合江就占了全省荔枝产量的95%以上。合江属亚热湿润气候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长江、赤水河、习水河和104条河溪纵贯全县,南有60多万亩连片的混交天然林,形成了适宜荔枝生长的小区气候环境,是长江河谷地带热量条件种植荔枝最理想的地方。荔枝主产区,江河纵横,滔滔的长江水依偎在县城傍,上接泸州,下连重庆,是我国重要的黄金水道,还有英雄的赤水河和美酒河高洞河(又称习水河)在县城的东南面汇合流经合江大桥并入长江,整个县城被长江河、赤水河环抱,形成独特的半岛,十分美丽壮观,就象一艘即将启航驶向远方的航空母舰。荔枝产区低海拔,丘陵地,沙壤土,土地肥沃,雨量充沛。独特的地理位置、土壤和气候条件造就了合江荔枝独具特色,这是大自然给予的恩赐。

唐朝诗人杜牧写唐玄宗为杨贵妃爱吃鲜荔枝,派人千里传运的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描写了杨贵妃吃合江荔枝的运送过程和荔枝本身的尊贵。你可曾想到,杨贵妃先吃“岭南”荔枝,相隔两个月左右再吃合江的晚熟荔枝,当贵妃第一次品尝到合江荔枝的独特美味后,对合江荔枝情有独钟,更爱吃合江荔枝,更爱上了合江荔枝,合江荔枝妃子笑由此得名。

2005年12月,合江荔枝在第二届中国西部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获得银奖。2007年5月16日,经中国果品流通协会专家和评选组委会审核通过, 合江县被成功评定为“中国荔枝之乡”,使合江成为名副其实的“荔乡”美称,享誉全球。 “2008”奥运水果推荐评选中,合江荔枝“带绿”、“陀缇”分别获得一、二等奖,被选为2008年北京第二十九届奥运会特供水果。2008年获“中华名果”称号、中国国际林博会“金奖”。2009年,合江荔枝获得了“四川省名牌农产品”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证书,是四川省第二个通过欧盟良好(GAP)认证果品。合江“带绿”是荔枝中的极品,“陀缇”则是荔枝中的珍品。在北京奥运会期间,来自世界各国的客人已品尝到了合江荔枝的独特美味。

现在正是合江荔枝成熟的季节,今年虽然因气候原因荔枝产量大幅度减少,今年合江荔枝生态旅游节(7月25日)热闹非凡,荔枝品种应有尽有,远方的来客可以无偿品尝到不同品种和味道各异的荔枝,浓浓的荔枝情,清香的荔枝味,从荔乡飘到全国,飘往他乡,飘向世界。

如今在合江县,荔枝树成了农民的摇钱树。到了荔枝成熟的季节,只要你来到合江就可以看到荔农背的、挑的、车装的、船运的,在乡场、县城大街小巷摆放着待售的荔枝,来往客商川流不息,一派繁忙,从海陆空运往全国各地销售,甚至销往国外,商贩们乐得合不拢嘴,赚得了大把的钞票,同时荔农们也高兴了,“摇钱树”变成了不少现钞,腰包鼓起来了。客人们也经不住合江荔枝的诱惑,东瞧瞧,西看看,看得口水欲滴,看得心头发慌,巴不得多买些,再多买些,除拿回供家人享用外,还要送给亲朋好友,不时自我夸奖,彰显满足感,共同品尝分享合江荔枝的美味。凡是第一次品尝到合江荔枝的人,无不觉得品尝到“仙果”般的感觉,不亦乐乎。

你可曾知道吗?在荔枝之乡的合江县,流传着荔枝树下埋金银的真实故事。故事说的是,在合江县实录乡慈竹林村7社,出了个叫陆世瑄的人,于清朝康熙年间,赴云南省大理任知府。这陆世瑄从云南运了株荔枝树回合江,栽种在实录乡一个叫猪圈门的地方并立下遗嘱,说这株荔枝树及栽树的那一片土地,都归他女儿所有。他还告诉女儿,如果遭到了不幸,穷得无路可走的时候,就把荔枝树挖起来,移栽到别的地方,这样就能够转危为安。果然陆世暄死了之后,他女儿遭到不幸,家里穷得吃不起饭。这时女儿想起了父亲的嘱咐,就与丈夫同去移栽父亲给他们留下的这株荔枝树。当他们夫妻俩把这株荔枝树挖起来后,发现树坑里面有一大堆金银(陆世瑄把清朝政府发给他的离职养老金留了部分埋在荔枝树下,用于女儿家人遭到不幸时救急之用),从此,陆家女儿就脱离了贫困富裕起来了。

陆家女儿与丈夫把这株救苦救难的荔枝树,移栽到一个叫猫儿石的地方(现为实录乡慈竹林村8社,与赤水河实录航标站处相距约1公里),后人就把这株荔枝树,取名为猫儿石荔枝。这株荔枝树品种是大红袍,果大皮薄核小味美,经过几百年的繁殖,它的子子孙孙后代遍布全县各地。如今,猫儿石荔枝已成为合江县最珍贵的古荔枝树之一。1986年县财政局曾拨款2500元,专门为它修石头堡坎,以免它的树根裸露受损。这株荔枝树最高年产量达到900公斤,现在这株古荔枝树仍然枝叶茂盛长势好。这正是“前辈栽树,后辈享福”啊﹗

猫儿石荔枝树
 

种荔枝树造福于子孙后代,这样的故事令我们感慨不已。笔者不由想到,种荔枝树如此,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栽竹种树种草不也同样的道理吗?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平安幸福,让我们的家园青山绿水常在,河水清澈干净常流不息,让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美化环境,绿化祖国,倍加爱护树木吧。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