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阳区大山坪街道:五大创新驱动 用心描绘美好未来

2014-10-11 10:34:51来源:四川在线泸州频道编辑:王晶城王丽 记者 曹梦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王丽 记者 曹梦)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泸州市城市街道的工作职能正逐步由“以发展经济为中心”向“社会管理服务为核心”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如何搭建完整的管理服务体系、如何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如何实现多方参与,如何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如何健全公共安全体系,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在实践中摸索探寻。

大山坪街道建街于1992年,是市、区两级党委政府所在地,面积近十平方公里,人口逾十万。作为主城区街道,大山坪兼具“新老城区”特性,管理面积大,流动人口多,小区类型复杂,在城市加速发展的过程中,各类社会问题逐步凸显。为此,大山坪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将社会治理“爱+家”系统工程作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破题之作,以爱的名义串联起家庭、小区、社区、街道与和谐幸福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以社区便民服务点建设、小区分类治理、社会组织培育等创新工作为突破口,力争在社会治理方面率先起步、率先突破。

服务“1+N” 便捷千万家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是重中之重。为切实延伸服务触角,缩小群众办事半径,大山坪街道着手建立“1+N”服务新模式。

目前,街道已经开始在7个社区进行服务点试点打造,其中,在麻柳湾打造“悦”文化社区服务站,百子图社区打造“礼”文化服务站,山岩脑社区打造“善”文化服务站,三道桥社区打造“德”文化服务站,南苑社区打造“和”文化服务站,在利泰春天打造“孝”文化社区服务站,预计11月底投入使用。

推进“四化”管理 助力“小区成长”

为全面提升小区管理服务水平,大山坪街道提出了“小区成长计划”,围绕打造“知礼、守法、诚信、互助、乐居”小区的目标,探索实施“四化管理”工作法。目前,试点工作已经全面启动。

差异化即以小区软硬件实际情况为分类依据,将小区分为精品小区、完善小区、老旧小区、虚拟小区,实施分类管理,确保将每一类小区(楼栋)都纳入到“成长计划”中,提升其软硬件水平,让居民得实惠。

标准化即依据精品小区、完善小区、老旧小区、虚拟小区的特点,制定分类管理标准体系。比如,精品小区需要有居民自治委、楼栋经理、居民兴趣协会、文娱活动阵地、绿化养护标准等“十有”标准,完善小区、老旧小区、虚拟小区也需要达到不同标准。

社会化即通过政府引导,社会资源介入,居民自主参与,形成齐抓共管的小区治理体系。首先要实现专业性,购买服务引导社会专业资源介入,组建“乐居小区管理服务中心”,对全街小区管理服务做专业引导;其次是调动居民参与主动性,采取先申请后打造的方式,通过“倒置意愿”激发居民积极性;最后是体现广泛性,建设“街道+公司+社区+网格+物管+自治委”的小区治理六级管理体系。

法制化即通过法制宣传进小区、法律服务进小区、依法治理进小区,引导居民学法、懂法、用法。

培育社会组织 融合社会资源

由社会组织为居民提供贴心服务,能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完善政府职能,也能更妥善地处理社会矛盾、良性调节社会关系,是未来的发展大趋势。大山坪街道从社会组织指导中心、社会组织孵化中心、社工人才培育三方面着手培育孵化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指导中心主要为社会组织提供专业智力支持和法律服务,邀请高校教授和成都等地成熟的社会组织工作者当顾问。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则主要在政策、资金上对社会组织予以支持。成立的社会组织可以在孵化中心申请拥有免费的办公场所,孵化中心也将梳理一些带资金的项目,以竞标的方式来培育社会组织。同时,孵化中心还将帮助社会组织向区级部门或一些基金会申请资金。

另外,大山坪街道还将大力培育专业社工人才,针对本级和社区的社工人才,全免考试费、培训费,鼓励其考取职业证书。对其他社工人才,也将出台相应的激励措施。

实行阳光议事 推进居民自治

从去年6月开始,大山坪街道开始探索运行“三级阳光议事”制度,即通过小区议事、社区议事、街道议事“三级议事平台”,及时发现、沟通、解决居民诉求和矛盾问题,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去年8月,康华苑社区康宁路2号楼化粪池管道坍塌,严重影响居民出行。社区协助该楼栋居民及时组织召开阳光议事会,商讨化粪池管道更换问题。 35户楼栋居民主动达成了一致意见,积极交纳工程分摊费用,并推荐居民代表监督工程进度,工程在一周内完工。

“阳光议事作为居民提供一个发表意见建议的平台,通过有效整合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和社区居民的力量,共同维护社区和谐。”街道副主任杨莉介绍说,“三级阳光议事”成员由社区(片区或小区)党员、居民、民警、物管、辖区企事业代表等组成,依据实际情况定期召开。同时,阳光议事的内容也相当广泛,小区建设事项、矛盾纠纷、涉及居民利益的有关事项等都可纳入讨论范围。自去年6月以来,大山坪街道9个社区已经召开了阳光议事52次,作出决议64项,成功解决了关乎居民切身利益的停车难、高空抛物、化粪池堵塞、活动阵地建设等一个个难题。

绿色公益行 储蓄点滴爱心

“绿益行”(全称“绿色公益行动”)是大山坪街道根据自身实际,召集志愿者为居民提供环保和公益服务,发展社区公益事业,培养社区居民服务意识的一项公益活动。

该活动于9月下旬全面启动,充分利用辖区高校、企事业单位、双报到党员等资源,开展青少年辅导、社区课堂、关爱活动、健康义诊、居家服务等公益服务活动。而志愿者每次参与公益活动可以获得数额不等的积分,积分可以在街道、社区“绿益银行”兑换日常生活用品、旅游商品、景区门票等物资课业辅导、家电维修、艺术培训等服务。

目前,泸州市外事侨务局及50余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已加入该项计划。积分兑换物资和服务大多正是由这些爱心单位提供。下一步,大山坪街道将通过社会组织的培育、孵化,推进“绿益行”项目的开展,以此争取更多的志愿者和社会组织参与公益事业,从而形成居民、社会组织、志愿者之间的互动共赢。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