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杨学芳)解决饮水困难,是群众的梦想,也成为合江县委、政府的工作重点。为此,合江县强化工作措施,广泛筹集资金,加大建设力度,理顺管理体制,大力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成效明显。据统计,2011-2014年,合江县按照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总体规划的要求,共投资15498.67万元,在全县23个乡镇369个村,新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275处,解决25.91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着力解决水质和水量、方便程度和保证率等四大饮水不安全问题。
科学编制规划,优化资源配置
为了保证用最少的资金获得最大的工程效益,合江县采取三项措施,确保规划科学,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
成立专门机构,组建专业队伍。为了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规划,合江县成立了由水务、发改、财政、卫生、环保、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参加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和建设领导小组,切实做好领导和协调工作,抽调专业人员组成调查组和专家咨询组,深入乡村农户,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掌握科学编制规划的第一手材料。
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工程类型。根据县里确定的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原则,市场运行和多元投入原则,优先解决贫困弱势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原则,编制规划时,根据各乡镇、村居的自然、经济条件和社会发展状况,合理选择饮水工程的类型、规模及标准。既考虑当前的现实可行性,又兼顾今后长远发展的需要。距城区自来水厂管网或集镇供水站较近的农村居民点,尽可能依托已有的自来水厂扩建、改建,辐射延伸供水管线。如:白鹿供水站管网延伸工程、甘雨供水站管网延伸工程;具备集中供水条件,但目前供水设施简陋且饮水不安全的地方,宜改建自来水设施。如:参宝供水站改扩建工程、先市镇新店供水站工程;对人口比较集中、水源稳定、地理位置理想的地方,新建联乡集中供水站。如:凤鸣供水站工程、江北供水站工程。
专家论证,集体研究确定。组织专家召开论证会,充分听取专家意见建议,集中专家智慧,综合考虑水质、水量和水头的基本情况和供水范围、水源条件、用水需求、地形地貌、用水点分布、运行成本等因素,集体研究决定,力求编制科学合理,减少决策失误,避免资金浪费。
拓宽投资渠道,解决资金瓶颈
“十二五“期间,合江县委、政府采取了“国家支持、财政投入、乡镇配套、群众自筹、整合资金”的办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资金15498.67万元,大力新建、改建、扩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据统计,2011-2014年,合江县共争取国家项目资金7570万元,县财政投入资金1923.67万元,乡镇配套资金2465万元,群众自筹资金或投劳折资2680万元,整合资金各渠道筹集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资金860万元,加快了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的进程。 严把四个关口,保证工程质量。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施工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建后长远效益的发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为规范工程建设管理,合江县在认真落实项目建设管理责任制、建挡立卡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基础上,
严把“四个关口”,确保工程质量
严把施工队伍审核关。严格审查参加公开招投标的施工单位资质,严禁转包和挂靠。
严把工程质量监督关。县水务局会同质监局、工程监理单位,对施工技术、施工工艺、材料质量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监督管理,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农村饮水工程。
严把工程检查验收关。从单元验收开始逐级搞好工程验收工作。县里组织纪委、发改、财政、审计、水务等部门技术、管理人员进行初步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决不允许不合格工程投入运行。
严把水质检验关。供水工程的出厂水和末稍水,必须经县卫生防疫部门检验合格,才能使用。
理顺管理体制,保障供水安全
为了切实加强农村供水管理工作,充分发挥供水工程效益,合江县成立了农村供水总站,落实了人员编制,采用企业化管理方式,全面负责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和管理。
清查产权,明确管理责任。农村供水总站对全县42个供水单位进行全面清查,确定其单位性质,分清国家投入、乡镇投入、个人投入比例,摸清家底,明确管理责任。明确规定供水规模在1000吨/天以上的供水站,由合江县农村供水总站负责经营管理。供水站负责净水厂区的出厂水生产,将成品水销售给供区的用水户协会,由用水户协会对用水户进行管理;供水规模在100--1000吨/天以下的供水站,由合江县农村供水总站委托所在乡镇政府负责经营管理;供水规模在100吨/天以下的供水站或分散供水工程,由合江县农村供水总站委托所在村民委员会负责经营管理;产权属于个体企业的集中供水站,由企业自主管理,县供水总站进行监管。
健全管理制度,保障供水安全。建立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制度,健全集中供水站引水管理、水厂卫生管理、水厂制水值班管理等制度,规范制水工艺,确保供水安全。
建立水价形成机制,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完善水价的确定程序,充分体现用水户参与管理的原则。在水价的确定过程中,充分听取供水单位、用水户及有关方面的意见,完善听证会制度。鼓励成立用水户协会等群众组织,使用水户随时了解并监督供水单位的成本、费用支出,参与水价决策过程,正确处理供水单位、用水户、投资者及相关各方的利益关系,确保供水工程的可持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