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周天红)“自从这几年村里发展茶叶项目,不但大家致富了,而且村里的农民当上‘老板’的也多起来了。现在村里已有20多位农民承包了土地搞茶叶基地开发,当起了‘老板’。最多的承包土地面积达到了100多亩,年收入达20多万元哟。”这是笔者在泸州市纳溪区护国镇梅岭村走访时,听到村民们谈论的一条“新闻”。纳溪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催生了不少“农民老板”。
这几年,纳溪区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一改过去“撒毛毛雨”的方式,采取集中优势,重点突破的办法,注重引导和鼓励农民以土地入股、分红、转让等形式,通过土地流转,集中成片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着力打造一批特色农产品基地,打破“小打小闹”的传统种植模式,培育一批“农民老板”。据统计,目前,全区承包土地搞农业产业化开发面积50亩以上的“农民老板”已达100多个。最多的承包土地面积达1500多亩。
同时,纳溪区农业技术部门充分发挥自身在新品种、新技术、市信息方面军的优势,派出300多名农业技术人员,采取结对定点服务的方式,与“农民老板”结成服务对子,深入到基地手把手地指导技术,让“农民老板”科学规划,在品种、技术、管理等方式提高竞争力,打响品牌,闯出市场。
梅岭村的“农民老板”蒋志云说:“有了好政策和好技术人员的帮助,我这‘老板’当起来已就踏实多了,自己承包了80多亩土地发展茶叶基地,今年刚投产就收入了5万多元。”
纳溪区通过引导和鼓励农民当“老板”的发展模式,搞活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目前,全区特色农产品基地面积已达14万亩。茶叶、甜橙、枇杷、蔬菜等一批农产品基地已被命名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泸州凤羽茶”、甜橙、枇杷、护国柚等一批农产品被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多次在全国、省、市农业博览会上获奖,打响了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