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美镇快马扬鞭——江阳区石寨镇深入践行群教活动侧记

2014-10-22 11:15:41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晶城王锐

四川在线消息(王锐)金秋十月,丹桂飘香。走进泸州市江阳区石寨镇,一条条平整宽阔的公路宛若一条条玉带镶嵌在乡间,以大宇·兴城项目为代表的集镇开发建设日新月异,产业富民优势突显,生态美镇快马扬鞭,乡村干部,活跃在田间地头、奔走在社区小巷,社会安定祥和,群众脸上满是幸福的笑靥……

“解放思想、引领发展,解决问题、轻装发展,转变作风、加快发展,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信任,也让我们更懂得工作努力的方向。”石寨镇党委主要领导这样对笔者说到。

解放思想,引领发展

“土地流转给村里的生态养鱼专合社,不费劳力每亩有稳定的收益,勤快点割草卖给合作社,每天还有额外的收入,没想到我们居然当上了‘翘脚老板’。”石寨镇凤龙村垂钓中心,连片近500亩的水面波光鳞鳞,不时有鱼儿跃出水面。村民谈及垂钓中心给他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变化,心中的喜悦写在脸上。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石寨镇立足“生态美镇”,结合本地产业优势,把做大做强高粱、蔬菜、水果、水产和畜牧养殖作为重点。为真正让农民增收,石寨镇积极组织人大代表、村组干部、社员代表和种养殖大户、乡土专家到宜宾、自贡、达川、通川、巴中等地实地考察,学习蔬菜、水产、水果产业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开启了全镇干群的思维,激发了发展生态产业的积极性。

同时,石寨镇党委政府为从政策上给予激励,先后就蔬菜产业、水果产业、特色水产等研发了扶持发展的实施意见,对有志于产业发展的群众给予奖补,让群众吃下了“定心丸”。目前,石寨镇已建成了500亩的“垂钓中心”,转流500亩土地引进建成了“泸州朋川大耳朵山羊养殖场”,扶持业主建成了2000亩的大地蔬菜,流转100亩田地建设生态泥鳅养殖基地。在此基础上,石寨镇进一步巩固泸州老窖有机原粮基地,今年订单种植达到6000亩,带动全镇高粱种植1.2万亩,实实在在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

解决问题,轻装发展

“啪啪啪……”4月29日上午,在石寨镇凤龙村5组的通组公路竣工之际,每个村民的脸上溢满幸福的喜悦,自发买来鞭炮响彻四野,“倾情为民分忧,六年问题化解”的鲜红锦旗送到了镇党委、人大、政府领导手上,以表心中的感激。

6年前,因泸州沱江水泥公司升级技改,凤龙村五组的出行路被隔断,多年来村民与公司摩擦不断,影响了稳定和谐。

今年群教路线活动展开后,在“走基层”当中,党委领导了解情况后,把这个问题率先纳入议事日程,邀请村民代表、企业主管几度商量,最后重新规划道路,筹资30万新建1.1公里的通车水泥路,同时对入户的500米便道全部进行硬化,并将硬化600米断头路、新建一条绕场公路,缓解集镇交通拥堵难题。

民生问题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凤龙五组村民出行、水泥粉尘污染、过去居民购买政府出售的30宗房屋的产权证问题、2009年集镇开发建设的遗留问题、社区居民占道宴席问题、场镇污水处置、供水站扩容、乡村公路出行安全、连接泸—自—宜三地的“惠通桥”建设、教育攻坚中心幼儿园和教师周转房建设等数10个关乎民生的问题一一有了回音。一件件化解村民心结的惠民实事,在干群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促进了全镇的和谐安宁,加快了镇域经济的发展步伐。

“只有思想上想着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才会有的放矢,发展才会水到渠成。”石寨镇党委主要负责人如是认为。

转变作风,加快发展

“现在到哪个窗口办事,工作人员都很客气,还让我们对服务水平提意见。”10月20日,江阳区石寨镇金银村村民李添彬到镇便民大厅办理完房屋改建手续后,感觉很满意。而这只是石寨镇在群教活动中落实党委提出的“村上工作要上来,联村干部要下去”的一个缩影,他们以一项项实际行动转作风、暖民心。

如何打造服务型政府,真心实意谋发展?石寨镇党委政府响亮地喊出“村上工作要上来,联村干部要下去”,大力实施“六联工程”,做到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包片,镇干部包村,规定每周必须有两天下村,通过进村入户和“民情联心卡”,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让干部熟悉村情民意、树立群众观念。

同时,村干部赶场天集中到镇便民大厅值班,其余时间在村办公室轮值,实行“坐班制”,并将村、组干部职务、相片和电话在村务栏公示,随时接受群众监督。为确保“坐班制”有名无实,石寨镇党委给每个村办公室安装座机电话,镇纪委在“坐班日”进行不定时抽查监督,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石寨镇在“群教”活动中,这种“转”字破题,“实”字立意的举措,拉近了干群距离,让群众得到了实惠:实施“边际联动”既保障了社会安定,更实现了产业同步发展;新建简易民房5处,解决了5户特困群众住房难问题;整治农村低保推出的“23537”量化评定办法,把评议权如实交予群众,“应退尽退”258名,“应保尽保”259名,实现了阳光评定,让“人情保”、“关系保”、“骗保”、“恶保”自觉遁形,“应退尽退、应保尽保”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三边工程(水边、路边、干线两边)”,让全镇六村一社区实现保洁全域覆盖,推进了“生态美镇”建设;而“三会一课”制度的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举措,进一步激发了村社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实现了“情况在一线掌握,工作在一线指导,问题在一线解决”。

“转作风”在石寨老百姓心里倍感亲切而具体,正在浇筑的12公里机耕道工地,镇村社干部三级干部和社员代表,天天沿途检验安全和质量,就是一个注脚。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