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口:中国酒镇•乘风破浪

2014-10-22 15:20:58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晶城郭霞

四川在线消息(郭霞)万里长江泸州段第一镇大渡口镇如一颗熠熠生辉的珍珠镶嵌在长江岸边,早在康熙十三年就有了它的美名。全镇幅员面积129.6平方公里,辖19个村1个社区,总人口4.03万,集镇规划面积11.25平方公里,集镇常住人口1万余人。大渡口镇在清代便开始有了行政辖制,初时称佛渡场、观音场,历史上即是四川境内长江沿线上有名的四大场镇之一,素以“水码头”著称。因位于长江边,过渡人货不断增多,历来就有“装不完的大渡口,塞不满的泸州城”之说,大渡口镇因此而得名。而今,它又有了一个更加响亮的名字——中国酒镇·大渡口。

 

大渡口镇酿酒历史文化悠久,自古就是产酒盛地,其酿酒历史可追溯到2400多年前。据考证,早在公元598年,隋文帝整顿州县时,当时的汉安县城一带就有酿造黄酒的工艺。据资料记载:宋真宗时期(1013年)长江南岸的江安县附近有黄酒和蒸馏白酒的生产、并开始征收酒税。唐朝诗仙李白曾在长江河畔纳溪区大渡口镇境内清溪沟(河)旁饮酒吟诗,写下著名诗篇:《峨眉山月歌影》(清朝初著名诗人:王士稹之说)。明朝状元杨升庵(四川新都县人)也曾在大渡口镇附近的董坝渡口品酒赋诗。

历经历史变迁和发展,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二轻企业翠溪酒厂生产的“翠溪”牌白酒和民政部门的双扶酒厂,以年产酒量130吨,年上缴税30万元而创造了大渡口镇酿酒历史的辉煌。大渡口镇是最适合酿造白酒的天然产区,拥有白酒酿造俱备的一切条件。处在酒都(宜宾)与酒城(泸州)之间。属典型的温带季风湿润气候,土壤属酸性土壤,非常适宜浓香型白酒的发酵,生产的曲酒浓香醇厚、清爽甘冽、回味绵长。

 

近几年来,大渡口镇在因势利导,错位发展,提出了“以酒兴镇,建设中国酒镇·酒庄”的发展目标。整个酿酒基地暨“中国酒镇·酒庄”项目规划占地16000亩,其中:酿酒基地项目规划占地10000亩,计划投资120亿元,建成后年产优质基酒10万吨,同时建成2.8万吨、长5公里的藏酒洞,30万吨的露天酒库,99个酒庄,培育10余个品牌企业,吸引20个经销企业,带动区域经济总量的增长,实现年产能500亿元,税收50亿元。

 

“中国酒镇·酒庄”项目规划占地6000亩,计划投资50亿元,建成白酒酒庄50个,实现年产值100亿元,税收10亿元。

目前,“中国酒镇·酒庄”的样板酒庄——龙洄酒庄,一期工程的品牌馆、展览馆、龙酿坊、休闲餐饮馆等全面建成,成功举办中国白酒酒庄联盟成立大会,龙洄酒庄成为其认证的首个白酒酒庄,并荣获“中国白酒1号庄园”称号。开馆营业以来,龙洄酒庄接待国内外客商上万人次前来参观考察,承办各种会议30多场次,顺利通过北京、西安等省内外各大旅行社业主对其接待能力进行的实地考察,为“中国白酒酒庄文化服务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创建打下坚实基础。同时,“酒镇”、“酒庄群落”等商标的成功注册,极大提升了“中国酒镇·酒庄”品牌价值;纳贡酒庄、致帛酒庄、顺成和酒庄等10余个酒庄正全力推进。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