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王超明 肖更生)“作为犯罪人员,却未曾踏入监狱的大门,万分幸运,我一定会珍惜党和政府给予我的这一次宝贵机会,带着感恩的心接受管理,好好改造,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11月27日,在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司法所视频会议室里,社区矫正人员黄世军(化名)观看了远在宜宾监狱服刑的邓福贵(化名)现身说法后,发出了如此的感慨。
2002年10月,邓福贵(化名)因运输毒品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目前在宜宾监狱服刑12年,由于表扬好,认罪深刻,也连续三次被减刑。今天,他又充当“讲师”,把自己的惨痛经历讲出来,唤醒社区服刑人员的“良知”。
“曾经,我因以身试法失去自由、远离亲人,度过漫长的4653个昼夜,在冰冷的铁笼里,深深地理解自由的可贵,希望你们要好好高墙外的自由生活,失足未必千古恨,弃恶从善四季春……”通过网络视频系统系统,邓福贵(化名)泪流满面地向13名社区服刑人员讲述了自己因犯罪被羁押的痛苦和无奈,告诫他要好好珍惜宝贵的社会改造环境。
让监禁罪犯通过网络视频系统现身说法,强烈震撼了每一名社区服刑人员。犯抢劫罪的社区服刑人员张新宇(化名)向在场人员谈及自身感受:“感谢国家、法律和社会对我的包容,给予我在社区服刑的机会,感谢司法所在平日里对我的教育,真幸庆自己所犯的罪孽没有对社会造成太大的危害,要不然我也成他们中的一员,我一辈子也不愿意到监狱内服刑,这期间一定通过学习、工作、服务,把自己改造成为能够自食其力、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
近年来,白节镇司法所紧紧围绕“提高矫正质量,探索工作机制,创新管理模式”的工作思路,根据社区服刑人员的家庭背景、文化程度、犯罪类型确定帮教小组、制定矫正方案,实施人性化管理、个性化矫正,分类施教。并在敬老院、云溪温泉分别建立了“白节镇社区矫正公益劳动基地”,由司法所不定期安排矫正人员在基地进行公益性劳动,让他们在劳动中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树立起重新生活的信心。截止目前,该所共接收社区矫正对象60余名,解除社区矫正50余人,现有在册矫正对象10名,无一人漏管、脱管、不服管,无一人重新违法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