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李科 周超文)这是一个关于无血缘关系的隔代亲情故事,在泸州市纳溪区打古镇双桂村广为传颂:98岁的罗天荣老人22年前因脑血栓导致行走困难和患上高血压等疾病后,50岁的孙媳妇王泽秀与罗天荣更是情同祖孙女,不离不弃,始终无微不至地照料着。时光飞逝,22年来,王泽秀用质朴的情感,用感恩的心,谱写了一份浓浓的祖孙亲情。
98岁的罗天荣是村里公认的能干人,与邻为善、乐施好善是他们家的传统,这一为人品质还言传身教给了她的两个儿子和三个女儿。
上个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罗天荣的5个儿女相继降生。为了养活一家人的生活,罗天荣丈夫就长年到村里的一大户人家当帮工,照料5个儿女的生活和起居就落在罗天荣的肩上。那时农村家庭生活很清苦,一日三餐都吃不饱是常有的事,但罗天荣宁肯自己忍饥挨饿,也不让孩子们受半点苦。尽管穷困,有吃的先让孩子们吃饱,有穿的先让孩子们穿暖,每次孩子们吃着她做的喷香地粗茶淡饭时,罗天荣总是在一旁笑眯眯地看着,那种幸福只有她才会体味。
家中日子好起来后,罗天荣却是的70多岁的老人了。而随着丈夫和大儿子大儿媳和二儿子二儿媳的先后离世,一生沧桑的罗天荣悲痛不已。其时,作为孙媳的王泽秀面对悲痛的奶奶,毅然将她接来与自己同吃同住,并告诉罗天荣说:“奶奶,虽然你的两个儿子儿媳都不在了,我们就来给你养老送终吧。”
虽然不能下田劳劳作了,罗天荣就在家料理家务,照顾曾孙。说起奶奶的好,王泽秀至今还记忆犹新。她生孩子的时候,家里没有进补的食物,奶奶就在鸡的身上想办法,每天都去鸡窝里查看,上顿蒸鸡蛋,下顿就炒鸡蛋,餐餐变着花样做鸡蛋给她补身体。尤其令王泽秀感激的是,在农村很多上了年岁的人中,都有重男轻女的思想,但作为奶奶的罗天荣却特别开明,她对王泽秀说,“女儿是金花,教育好了,比男孩子还有出息。”如今,王泽秀的大女儿都已成家立业。
“奶奶把我当亲孙女待,我没有理由不对她好。奶奶当年的护子情怀。作为孙媳,我更不能忘恩呀。”王泽秀说。
自上世纪90年代初罗天荣老人患上高血压特别是因脑血栓导致走路困难后,所有的照料就由王泽秀承担了下来。为了让奶奶开心,她每天要陪奶奶聊天,背他晒太阳;为让奶奶晚上也能安心,她卷起铺盖与奶奶同睡一个房间,端茶递水,王泽秀没有一声怨言。22年来,王泽秀没有回过一次娘家,在村里吃喜宴,她总是狼吞虎咽。“家中还有个走路困难的奶奶,她还等着我呢。”王泽秀说。
由于年岁大了,牙齿在掉落,奶奶罗天荣的胃口虽然好,但不能咬碎,也不吃太硬的干饭。王泽秀就顿顿将米饭熬制成能累起来的干稀饭,肉食更是切成碎粒。
如今,罗天荣的身体越来越好,越活越有精神了,面光红润,思维清晰,这让王泽秀倍感欣慰。她说,“能看着奶奶健健康康地享受幸福晚年,我的心头也会有顿生一种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