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应急重心下移建尖刀队伍 连续7年未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

2020-03-17 19:38:11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阮长安

四川在线泸州消息(何芳)泸州市是长江上游川滇黔渝四省市结合部的重要城市,是四川省安全生产监管任务最重的市州之一,纳入安全监管的企业有煤矿、非煤矿山、危化品等行业领域4万余家企业。如此繁重的任务之下,从2014年以来,全市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逐年持续“双下降”,连续7年未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这得益于该市全面推进依法治安,从规范执法过程、加强执法力量、健全监管执法保障体系等方面多管齐下,严厉打击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近两年全市立案查处3.2万起、罚款6300余万元,创下历史之“最”,牢牢守稳安全生产基本盘基本面。

“云端”赋能用活信息化监管手段

为加快推进安全生产依法治理信息化步伐,泸州市从2017年起,持续投入1500余万,对原安全生产预警平台进行升级改造,建成了综合应急指挥平台,分为安全监管、应急管理、公共服务、综合决策、行政管理、综合门户等六大功能系统,具备安全生产监管执法、隐患排查整治、监测预警、决策辅助等功能,同时将国家、省、市、县在用的业务系统逐步整合到这个平台,解决了“信息孤岛”问题。目前已有886家企业在平台注册并使用该系统。

在泸州市综合应急指挥平台上,安监执法支队支队长邓波点开一条预警信息,显示某煤矿企业矿长资格证到期未办理问题。对此,他说:“通过远程巡查和重点抽查情况,及线上分析研判,我们将加大对此类安全管理不到位企业的线下监管执法,在节约人力物力的同时,打破时间、空间的局限,进一步提升发现重大安全隐患的及时性和执法检查的针对性,把事故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此外,泸州市自主研发的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双随机”抽查系统也于2018年并入综合应急指挥平台运行,建立了抽查对象库、执法人员库和抽查事项库,不但可以随机筛选抽查事项,还具备频率平衡、统计分析等功能,可有效杜绝人情执法、选择执法、偏袒违法问题。同时,下级安监执法机构还限时上传安全检查、行政执法等内容到平台,以此约束执法人员依法开展工作、履职尽责。

近三年来,泸州市安监执法机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败诉“零发生”。

“标准化”建设打通监管“最后一公里”

为着力解决基层安全监察执法队伍力量薄弱、能力不强,执法不规范等问题,泸州市出台《安全生产监察执法队伍“四标准八统一”建设实施方案》,对片区安监执法队伍进行“提档升级”,预计从2018年起,用三年时间实现安监执法队伍组织建设、队伍管理、执法行为、执法保障“标准化”,队伍名称匾牌、管理制度、执法装备、执法检查指南、执法办案流程、执法文书填写、执法案卷归档、执法礼仪用语“八统一”。

开展“标准化”建设以来,泸县应急局积极向县编办申请增加10个人员编制,泸县应急局长杨成感慨地说:“之前申请过多次,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落地,自从泸州市《四标准八统一实施方案》出台后,县里的支持力度空前,由分管副县长亲自督办,编办很快就作出批复,迅速落实。”

这样的变化来自于泸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泸州市将推动“四标准八统一”建设纳入《泸州市2019年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从编制、资金、基础配套保障上加以明确,进一步提升执法队伍建设水平和执法效能。截至目前,泸州市7个区(县)已设立片区执法中队25个,配备执法人员120人,配备执法车辆14台,均解决了办公用房,配备了便携式电脑、打印机、执法记录仪等执法装备,基层执法能力得到有力保障。

纲溪园区执法中队长秦宝之前在县应急局危化股工作,开展“标准化”建设后,纳溪区在距工矿企业集中的镇(街)打造“标准化”片区执法中队,他下沉到危化企业集中的园区执法中队。“过去的执法检查由局里统一安排,人少企业多,检查频次小,更谈不上‘标准化’执法,”秦宝坦言现在执法人员编制增加了,执法装备配齐了,执法力量增强了,执法检查更有针对性,执法效能大大提升。

执法效能提升,体会最深的是企业。前不久,秦宝在辖区火神能源有限公司检查时,企业负责人主动请求执法人员对他们在自查时发现的员工“三违”行为进行处罚,通过执法震慑部分员工“三违”行为屡禁不止的问题。

“执法检查再也不是走马观花式的检查,而是切切实实地化解重大安全风险,遏制重大安全事故。”火神能源有限公司负责人对“标准化”建设后发生的变化连连称赞。

2019年,泸州市安监执法片区中队实施执法检查1238家次、办理行政处罚案件330件、罚没款482万元,分别占全市安监执法队伍总量的91%、85%、57%。

“三项制度”试点规范执法全过程

“全国只有32个试点单位,泸州就是其中之一。”说起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试点,邓波信心满满。2018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方案,要求试点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在基层执法,执法人员经常会遇到“翻脸不认账”的情况。合江县应急局执法人员刘利在一线工作近三十年,对此很有发言权。一次,他在检查时发现,某企业机修车工位旁放置有油漆桶,易导致燃爆,便拍照、取证,给企业下达执法文书。可没想到,没等他离开,企业便死活不认罚,再去现场一看,油漆桶被挪动了。“这种情况不是个例。”刘利无奈地说。

“‘三项制度’的推行,正好击中了‘老赖’们的软肋。”邓波说,“三项制度”要求,对现场检查、随机抽查、调查取证、证据保全、听证、行政强制、送达等容易引发争议的行政执法过程,要进行音像记录,便争取了专项资金460余万元,为执法人员配备了执法记录仪、高清摄像机、专业检测设备等29类执法装备,全过程、无死角记录执法过程,证据采集更加充分,想赖也赖不掉。”

为了让“三项制度”落地生根,泸州市应急局还新增政策法规机构编制,选配了1名具有法律工作经历的人才,建立行政处罚案件立案、集体讨论、告知、决定、结案五级法制审核制度。在硬件设施方面,还设立集中办案区,新建了具备身份证识别查验、音像记录、远程监控等功能的询问室,改变过去“随便找间办公室做笔录”的旧况。

此外,为全面公开执法信息,市安监执法支队还在互联网对机构、人员、职责、权限、流程,以及各类执法结果信息、事故调查处理信息等进行依法公示。不仅促使执法人员不断提升业务素质水平,还倒逼企业增强法律意识。

“诊断式”执法找准问题根源的解剖刀

2019年,泸州市聘请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的多名专家全程参与对化工行业的执法检查,针对企业重点部位、重点环节、重大安全风险点,切实找准问题所在,消除一批安全风险隐患,防范遏制安全事故,并通过检查发现问题,反查管理层面是否存在违法违规问题。

“危化行业的规范不断在更新,以前符合规范,但现在也许未必得行。”泸州鑫福化工有限公司常务副总余翔说,他对专家进企业“排危”的做法非常认同,“危化行业比较复杂,规范更新得也快,有顶级专家指导,也是给我们吃上定心丸”。

“以放空管的设置为例,放空管应该设置什么阀门、管道用什么样的材质、管子该多高、朝向是哪都有要求,不能朝向控制室和人群,放空的时候要高于周围50米以内的建筑,至少要比周围建筑物高两米,要安阻火器……”余翔举例,专家在检查的同时把放空管的设置讲解得很清楚很细致,而自己知道该用不锈钢阻火器,但距离周边建筑关系就不是很清楚。“如果氢气在空中着火的话,一秒钟之内就能燃烧到我们的设备,”余翔算了一笔账:“放空管重新设计安装,不到5万元,就可以解决。但如果没有解决好,发生爆炸,造成人员和经济的巨大损失,我也将面临法律的严惩。”

引进专家对煤矿、危化、城镇煤气管道等高危行业领域进行“诊断式体检”,是泸州市提高依法治理能力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切实掌握生产经营单位的工艺技术、装置设施、安全管理的特点,努力查深、查细、查实,找准和破解制约其安全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和重大事故隐患。

2019年,泸州市累计投入聘请专家辅助执法资金800余万元,整治隐患问题2700余条,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22.6%、19.5%。

“依法治理是建设现代化应急管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场深刻革命。”泸州市应急局主要负责人李华桂表示:“将从队伍建设、能力提升、信息化建设和精准执法等持续发力,从而推进依法治理更加规范、有序、科学、合理。”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