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胡润林)“这是我们2008年地震以后种的竹子,都长得好高了。”9月4日,四川省叙永县落卜镇草坝村支书李光祥对笔者说:“当年我们背着土上山,把石山改成土坡,现在村上已经万多亩竹林了,同时发展林下养殖等产业带动村民致富。原来的‘石头滩’就快变成‘绿色银行’了!”
据了解,叙永县地处四川盆地南缘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该县南面乡镇喀斯特岩溶地貌突出,局部地区石漠化现象严重,而严重的地区基本集中在耕作条件非常差、经济发展落后、投入严重不足的老少边穷地区,当地农民戏称这些地方为“只长石头不长草”。
叙永县于2003年率先在全省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以来,通过10年的艰辛探索,有效治理石漠化土地16.5万亩,水土流失得到明显遏制,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探索出了喀斯特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与农民增收的“双赢”模式。2011年,叙永县凭借着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作扎实有效、治理经验丰富、试点效果明显等条件,成功进入国家新增石漠化综合治理重点县行列。
该县林业局负责人介绍,治理石漠化的主要方法:一是建立砌坎培土、增加土层厚度和林农混种,以耕代抚和兴修蓄水池,保证林竹生长供水需要以及封山禁牧,禁止人畜践踏,增加林草植被等多种科学措施治理石漠化。二是对石漠化地区实行封山育林、补植补造,禁止采伐。比如“火烧寨”,是该县落卜镇硐砰村1社一个有名的大山。10年前这里像火烧过一样,满山石头,寸草不生。如今,这石头山上种出了一片森林,昔日的石头荒山变成了树木葱茏、粮地成块、渠系道路完善的新村美景。
该县根据实际情况,在海拔600米以下河谷地带,重点发展核桃、板栗、甜橙、桃子、李子等为主的(干)水果;在海拔600-800米的中山地带重点发展漆树、油桐等为主的木本油料;在海拔800米以上重点发展杉木、柳杉为主的速生丰产用材林以及楠竹、杉木、香椿、檫木等用材林。沿永宁河流域,针对海拔较低,湿度较大,水分充足,土壤条件相对较好的特点,重点发展绵竹、慈竹、硬头黄、水竹等为主的纸浆用竹。生活在石漠化治理地区的农民,每年竹子仅砍老留新和沼气池替代薪材就可增收近20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