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李颜乾)“救助站吗?我是110,扬武坊木澜咖啡楼下有一八旬老人需要救助。”12月3日,叙永县救助站值班人员突然接到了110指令,值班人员立即拨通了正在街上巡查的工作人员电话,几分钟后工作人员赶到现场对需要救助的老人实施了救助,并驱车将老人送到十多公里外的家中。
据该县救助站负责人刘思刚介绍,为加强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有效解决城区主要街道流浪乞讨人员多而影响市容的问题,救助站通过加强部门联动切实解决好救助与救治工作协调问题,通过爱心接力架起了社会救助“连心桥”,让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有家可回”。
据了解,该县将县城卫生条件较好的胡扬医院定为城市流浪乞讨的精神病人定点收治医院,将县人民医院定为城市流浪乞讨的危重病人定点收治医院;公安部门建立健全了救助管理信息化平台,为及时核实救助对象的身份提供方便,有效解决救助人员查询、甄别难等问题,为跨省接送提供了协调、查询平台;城管部门重点做好城区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工作,按照“自愿求助,无偿救助”的原则,城管在街上发现流浪乞讨人员将及时护送到救助站或联系救助站工作人员。通过部门联动,使需救助的人员得到了有效的救助与救治,使社会救助工作走上了规范化、系统化的轨道。
“今年,我们救助站与全县25个乡镇和兴文、纳溪、合江、古蔺以及与叙永接壤的云南、贵州周边县区建立了救助信息网点,使社会救助工作由一票终点式救助变成了接力棒式救助。”刘思刚介绍,救助站通过主动与流出地联系、流出地来人接和流入地派人送相结合、为其提供必需基本费用自愿返回原籍等方式,对需救助的人实施救真情助,既体现了人性化救助,又大大提高了救助效率。今年以来,叙永县共救助肢体残疾、智障、孤儿、精神病人等城市流浪乞讨人员1300人次,其中男性1180人次、女性12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