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杨涛 摄影报道)1月4日,泸州市叙永县“寻美边城·光叙永恒”摄影展暨文化旅游推介活动在成都宽窄巷子小洋楼广场和光影长廊同时拉开帷幕,千年文化古城——叙永的面纱再次被轻轻掀开,原生态的民族风情,淳朴的风土人情,恬静的秀美山川像初春的晨雾,朦朦胧胧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叙永在哪里哦?
品味着边城的秀美,领略着古城的风情,斟酌着叙永的文物图片……来自不同地域的客人,就连肩负行囊、熟知天下的驴友,都提出了相同的问题:叙永在哪里哦?
叙永县是“四川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位于四川盆地南缘,云贵高原北端,地处川、滇、黔三省结合部,素有“鸡鸣三省”之称;历来为边陲重镇、商贾古道、革命老区、巴蜀名城,又有“川南门户”的誉称。2977平方公里贫瘠的土地养育着72万汉族、苗族、彝族、回族等近30个少数民族的兄弟姐妹,是川南泸州市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县。
叙永,古代川滇黔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云贵高原的茶叶以茶马互市,通过马队作为运输方式散往各地,盐巴等生活用品通过叙永行走茶马古道送到川滇黔群众的生活中。
2013年,“茶马古道”经云贵川三省联合向国务院申报,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叙永县大石乡大石川黔驿道、猴子岭川黔驿道,水尾镇官斗村川黔驿道,赤水镇赤水河茶马驿道被划入保护范围和控制性建设地带。
叙永,是321国道的驿站,是纳黔高速的服务区,是西部地区通往南海的最佳捷径上的一个节点。
今天看到真的了!
成都宽窄巷子的光影长廊,70幅承载着叙永社会发展,民风民俗,风土人情,奇山秀水,良田沃野等等诸多方面的画卷悬挂在展览橱窗上,“拉婚故里”——叙永麻城的苗家儿女正在现场展示着“拉婚”习俗。云聚在此的四方游客发出感叹:以前只是在电视里看到,今天看到真的了!
“婉转踏歌声,咿呀各有情,马郎与苗女,跳月酾芦笙。”400多年前,明代诗人杨升庵便如此描绘过的叙永苗家儿女唱情歌、吹芦笙,踏舞蹈的美丽画卷。
苗族传统习俗太多,拉婚只是众多苗家传统习俗之一。
苗族踩山节是流传于叙永美丽苗乡古寨之间的苗族传统文化习俗,是川南苗族文化的独特复合体。作为苗族民间的重要节庆习俗,踩山节活动内容集合了立花杆祭祀、芦笙歌舞竞技、苗家青年自由择友(即拉婚仪式)、生产生活物资交易等,众多苗族特色文化,其芦笙音乐独特悠久,芦笙舞蹈技艺高超,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等待36小时,只为一顶龚砂锅
成都宽窄巷子的小洋楼广场,转机飞旋,泥土芬芳,叙永“非物质遗产”传承人龚开贵向游人展示着娴熟塑坯技巧,年轻人觉得稀奇,年长者却知道这是绝技。
叙永两河吊洞龚砂锅的展品摆满了展台,因为只是展示,根本没有准备销售的产品。成都市民陈阿姨从看到砂锅的第一眼开始,就死磨烂缠的要买砂锅,早上到中午到下午……一直到第二天中午拆展,除了吃饭、睡觉,陈阿姨一直坚守在砂锅展台旁。36小时的等待,叙永活动举办方被陈阿姨的真诚所感动,经过做“龚砂锅”的工作,专门破例销售一顶砂锅。
叙永县两河吊洞龚砂锅运用煤层间储备不多的粘土为原料,经过纯手工制作后高温烧制而成,具有通气性,吸附性,传热均匀,散热慢等特点。
吊洞砂锅技巧始于明朝末年,延续至今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由于砂锅传热均匀,在厨房烹饪过程中,利于汤水与食物的相互渗透,从食物中溢出的鲜香成分越多,煨煲出来的汤就越鲜醇,食物质地就更加越酥烂爽口。
成都宽窄巷子光影长廊的展出仍在继续,深藏闺房的古城叙永,面纱已被轻轻地掀开,这里盛产进贡清廷皇室的贡米,这里的手工作坊制作了横跨鸭绿江支援志愿军的桃片,这里残存着古色古香的苗家村寨,这里……还有太多的情愫留守着对你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