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叙永:苗族“踩山节” 传承的不再是芦笙

2014-02-21 10:20:52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晶城

四川在线消息(杨涛)近日,叙永县麻城乡寨和村,苗、彝、汉等各族同胞们欢聚一堂,欢庆传统的苗族“踩山节”。 苗族同胞们身着节日盛装,演奏着悠扬的芦笙;彝族同胞踏歌而来,吹响高昂的唢呐……苗族踩山节,不再是芦笙独奏,是叙永各族儿女欢乐的盛宴,是边城小伙姑娘聚会的殿堂,是传承400年的民族文化大餐。

 

叙永古称永宁,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地处成都至贵阳、重庆至昆明两大轴线交汇点,是与贵州、云南交界的南来第一城,是辐射川滇黔三省的重要边贸物流中心。滚滚东逝的永宁河养育了72万苗、彝、回、蒙古等族同胞。千年的文化积淀,残存下永宁河的古风古韵;千年的风雨沧桑,沉淀下叙永各族儿女的民风民情。

踩山节有400年历史可考

踩山节起源很早,时间一般定于每年的正月初一至十五。

据《叙永永宁厅县合志》记载,苗族“于正月初旬椎牛酾酒,约会高阜,又曰踩山节”。明杨升庵谪庶云南途经叙永,目睹苗家踩山节,留下“婉转踏歌声,伊呀各有情,马郎与苗女,跳月酾芦笙”的诗句。

不论是“拉婚故里”——麻城乡的“川南苗族踩山节”的传承人马应伦,还是叙永镇宝元村的苗族老人赵发华,相隔近百里的两位老人,都能异口同声地讲述:踩山节大约有400多年的历史,主要流传于川南的苗族村寨内,是苗族同胞最具特色、苗家儿女人人皆知的传统节日,每个村寨赋予的名称也各不相同,“踩花山”、“踩山会”、“跳场”、“耍花山”等等。其主要活动内容有立花杆祭祀祈福、芦笙歌舞竞技、苗家青年自由择友即拉婚仪式、生产生活物资交易等,甚至衍生到生产经验的交流、致富方式的沟通。

踩山节已经走出苗寨

经四川省政府批复同意,从2014年起叙永县享受少数民族地区待遇。

“这下更好了!踩山节已经走出了苗寨。”听到这个消息,川南苗族踩山节传承人马应伦热泪盈眶,“一般踩山节的仪式为:树花杆,祭花杆,歌舞祈福,物质交流,篝火宴会,倒花杆。”

现年57岁的马应伦出生于麻城乡寨和村(原寨和乡),年轻时曾入伍从军,多才多艺的苗家咪哚(苗族汉子)本有望入选成都战旗歌舞团,却因远在大山的父母不得不回归故里。1983年,回到家中,马应伦在岳母的帮助下贷款300元,置办服饰,制作芦笙,组织苗寨中的同胞,吹起久违的芦笙,跳起生疏的蹬脚舞。直到2001年,叙永县震东乡举办第一届苗族踩山节,踩山节从苗寨走到了社会的前沿,成为各族儿女欢聚一堂的地域盛会。

“村里的苗族同胞有400余人,以前都是参加周边村寨的活动,自己举办踩山节还是第一次。”叙永镇宝元村村民张启志告诉记者,“踩山节都要邀请周边的苗家村寨,这次我们也邀请了。”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