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苏忠国)“新修的蓄水池和引水渠把水直接引到了的田间地头,现在我们种田不再靠天吃饭了!” 近日,泸州市叙永县天池镇柏村村民王胜明走在通住自家水田的水渠上,给笔者谈起“小农水”项目工程给他带来的好处,满脸笑容。
实施小农水项目三年来,叙永县累计整合项目资金3.2亿元,先后在该县龙凤、马岭、天池、兴隆、水尾等乡镇实施“小农水”项目工程,打造出了兴隆乡黄桷坪村、水尾镇番山村、天池镇柏村、马岭镇三块石村等产业优势突出、基础设施完善、增收效益显著、示范作用明显的小农水项目示范区8个,提高水分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的同时,大大增加了当地农民收入,项目区约10万群众因此获益。
有了“小农水”旱涝不用愁
凹形沟渠纵横棋布,蓄水塘堰修葺一新,清澈的流水直通稻田,绿油的秧苗生机勃勃。近日,在叙永县天池镇柏村,小农水建设遍布乡间,农民脸上尽是喜悦之情。
“如今已告别‘望天收’了。”村民王胜明满脸是笑。4月中旬,他就将育好的秧苗插入田间,之后但逢田里缺水,她只需拉开柏村塘边的小水闸,灌溉问题便迎刃而解。
要在过去,“渠首水漂漂,田里没水浇”,这句顺口溜唱出了柏村“小农水”建设落后的无奈。往年一到旱季,为了给自家庄稼争水,村民们常常抢水争得脸红脖子粗。
由于沟渠塘堰老化,渗水十分严重,王胜明家的田虽离水塘不过100多米,可水硬是流不来。前年的干旱,让他家的农田几乎绝收。
如今,瞧着清水顺着沟渠,一路欢歌流入田间,让王胜明开心极了。
来到叙永县马岭镇三块石村,村民也为小农水“排洪”功效叫好。村支书叶章文指着村委会前头的几口大塘介绍:“以前一下雨,水就溢满池塘,淹没许多庄稼。”
小农水项目的实施,让该村塘堰清淤扩挖,并在塘边修有泄洪口、拦洪堰,一般性的降雨再不会溢塘了,农田也不会被淹了。
叙永县水利局局长杜安辉介绍说,“小农水”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使全县农村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灌溉体系,实现了“旱能灌、涝能排”。“水农水在提高水分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的同时,增加了农民收入,还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群众十分满意。”
昔日“望天村”如今变“庄园”
前年,水尾镇番山村“动静”很大,村里田地、水塘变得“丰富”起来。村支书介绍说,如今,当地很多农户甚至包括外村的种养殖大户,都在村里发展大棚蔬菜、草莓种植,以及渔业养殖,农业基地正一步步变成“大庄园”。
“小农水项目实施以前,村里老百姓种植作物单一,甚至不愿在村里务农。”据村支书郑中荣介绍,由于没有像样的水利设施。番山村农民以前只得种单季常规稻,以及小麦、玉米等传统耐旱作物。
他还一五一十地给笔者算起了一笔账:单季常规稻年亩产仅500多斤。特别是小麦、玉米,要是在扬花灌浆期得不到充足水分,等于是“白种”,种田是典型的“望天收”。至从村里实施小农水项目后,番山村新修了排灌渠,建成了高效节水灌面100余亩,加固了拦洪坝,全村1000多亩水田受益。
“小农水”在兴隆乡黄桷坪村的实施,让村里建起了蔬菜大棚,有的村民还搞起了渔业养殖,村民的土地效益翻了几倍。村民们的腰包鼓了,脸上的笑容露出来了。
如今,在全县“小农水”建设所在村,一条条新修的水渠直通农田,农民喜笑颜开。农民们都觉得:“水利条件好了,农民致富路子也跟着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