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泸州消息(苏忠国)叙永县按照“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积极发展特殊教育”的原则,根据《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教育文化和谐科学发展,建立健全教育文化服务运行保障机制,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文化扶贫路线图愈发清晰,扶贫成效在“十三五”开局之年显现。
教育攻坚:扶贫先扶智
从教育层面解决贫困地区民众思想观念的问题,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叙永县教育文化扶贫攻坚行动专项方案》从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落实学生资助政策等方面制定了明确目标。
努力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力争2015年到2019年争取教育项目资金共7.95亿元,实施校舍建设项目269个,新建、改扩建校30.54万平方米,改造C级危房1.5万平方米,购置设备设施5.08万台(件、套)。完成新建叙永三中项目、实施扩建叙永一中计划;完成15所公办幼儿园建设;完成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10个,全县新增寄宿学生2000人,推动教育公用经费向寄宿制学校倾斜投入;完成农村学校教师周转房建设1500套,到2019年所有农村小学均有教师周转宿舍;实现所有村小通电、通水、通网络。
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配足配齐全县教师编制,年均新招教师500人以上,争取年均培养免费师范生50人以上。探索教师“本土化”培养模式,吸引和留住叙永籍教师在叙从事教育工作,切实稳定农村教师队伍。鼓励和支持城镇学校优秀校长、骨干教师到边远乡镇学校、村完小支教。按照“省级定额补助,县级自主实施,一县一策,以岗定补”的原则,稳步推进农村教师生活补助工作,明确实施范围与对象,合理划分补助标准,落实经费保障。认真落实3年“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完成全员培训合格率、优秀率达到100%,着力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落实学生资助政策。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学杂费、免教科书费、免作业本费、免寄宿制学生住校费。免除普通高中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杂费,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一连串教育投入数据,让人们有理由相信,“十三五”时期,叙永教育必将取得长足进展,成为脱贫攻坚的有力保障。
文化惠民:润物细无声
位于叙永县南部山区的水潦彝族乡高坪村,是个典型的因地致贫的村庄。村里的年轻人多外出打工,留守老人种着村中为数不多的土地。以前,村民出门进城不方便,业余文化生活也较为贫乏。情况在这两年有了变化,在省、市、县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帮扶下,村里修建了高标准文化院坝,村活动中心配齐了图书、乐器等文化物资。如今,文化大院成了村中男女老少的好去处。
村民王德强对村貌的变化感触颇深:“以前过年过节,大家都聚在一起打牌,现在都想着去文化大院借书看。”叙永县文体广局的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叙永县对贫困村文化建设的补助有近千万元。除文化大院等硬件投入外,补助资金还用于对贫困村文艺队伍的辅导、文化遗产的保护、群众文艺创作的扶持等。
在更广层面上,叙永每年进行的“文化惠民、服务群众”办实事活动,也着眼于基层文化阵地的建设。通过送戏下乡、农家书屋、善行义举榜等系列举措,叙永在基层贫困地区有效弘扬了社会正气,传递了正能量,满足了民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叙永县教育文化扶贫攻坚行动专项方案》明确,“十三五”期间,叙永将着力加强文化硬件实施建设和加强文化队伍建设。
“方案”明确:到2019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全面覆盖,服务内容和手段更加丰富,服务质量显著提升。新建完成县文化馆、县图书馆和博物馆,实现乡镇综合文化站、广播电视站、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农家(社区)书屋、文化共享工程全覆盖,20户以下的已通电自然村电视“户户通”广播“村村响”,“两馆一站”全面提升免费开放服务质量;城乡文化体育活动广场合理布局,配套设施齐备,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
“方案”还明确:各乡镇综合文化站配备1—2名专职文化干事,乡镇广播电视站配备1—2名技术维护人员,村(社区)配备1名由政府购买的公益文化服务岗位。
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叙永县实施的多项文化扶贫举措,必将繁荣农村文化,助推贫困山区文化脱贫,为贫困村脱贫提供文化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