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泸州消息(苏忠国)不久前,叙永县马岭镇紫阳村二组的贫困户古成华因重症肺炎住进镇卫生院,医疗费用6024.78元。由于健康扶贫政策的实施,古成华一分钱也没有掏。“真没想到,自己一分钱也没花,就把病治好了,感谢政府给我们贫困户的帮助。”古成华心存感激。
叙永县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有建档立卡贫困村90个,贫困人口20394户、79709人。因病致贫8347户,占贫困户总数的40.9%,因病致贫问题突出。为掐断因病致贫、返贫之“根”,从今年起,叙永县实施健康扶贫“四百工程”:贫困人口预防保健覆盖面100%;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100%;贫困人口医疗扶贫附加保险参保率100%;民政救助和帮扶单位资助等方式的医疗救助面100%。政府全额承担贫困人口的预防保健、医疗扶贫附加保险费用,并全面资助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出院结算时,各种政策报销、医疗机构减免和民政救助之外,剩下的个人自付部分由帮扶单位或政府统筹解决,真正实现了个人“零自付”。得到救助的贫困人口感叹:没花钱就治好了病,脱贫致富奔小康也有了希望。
精准救助 贫困人口县内住院“零自付”
“要不是政策好,现在我恐怕还在医院里躺着,哪想到我们一家人还能团团圆圆地过中秋节哦……”日前,记者到来叙永县探访该县医疗救助“四百工程”给群众带来的实惠,在该县后山镇鹰咀村,贫困户郑继秀对能与家人团聚过节感到特别高兴。
郑继秀患有肺部慢性阻塞性疾病,不久前病情发作,住进叙永县人民医院,得益于该县实施的医疗扶贫政策,郑继秀没掏一分钱,便治好病回到了家。
“要是没有这个政策,我们根本不敢住进县医院……” 郑继秀的儿子余兴茂告诉记者,他母亲已患病好几年,每次进医院都要花掉四五千元。这让本不富裕的家庭变得十分拮据,如今想要拿出几千上万元来治病,对他来说只能是有心无力。
叙永县两河镇何营村的贫困户吴定芝因患股骨头坏死、高血压等疾病,在叙永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50天后出院,产生医疗费用53243.5元,但她也一分钱没付。吴定芝说:“要是没有政策,我只能在小医院吃点药,打点针,病没治好,干不了像样的活,想要脱贫致富奔小康,那是能是句空话。”
“一分钱没花就治好了病,我准备买头母猪来喂起挣钱,给大家一起脱贫致富奔小康。”谈起下一步的打算,吴定芝信心满满。
今年,像郑继秀、吴定芝一样得到救助的贫困人口已达到8000余人,大家在称赞政府救助政策的同时,大多都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精准管理 筑牢因病治贫因病返贫防线
“不怕生错命,就怕得坏病。”叙永县白腊乡荞田村村民杨成均表示:“虽然家里现在经济条件较差,收入不多,但只要人是健康的,脱贫致富就有希望。”
荞田村村主任王小华告诉记者:县内住院“零支付”虽然让贫困人口免于债务,但贫困人口若长期生病,就会影响他们劳动、发展产业,脱贫之后随时都有返贫的危险。
对此,叙永县在为群众治病的同时,注重了未病先防,实施“全民健康体检”,为贫困群众建立个人健康档案。没病的加强健康教育,慢病高风险人群、疾病人群分别制定健康管理方案,实行精准预防保健管理,让每个病人都能得到个性化治疗。对贫困户中的高血压、糖尿病和其他急、慢性疾病患者实施“2+1”精准管理,即由1名预防保健员和1名乡村医生管理1名患者。
叙永县水尾镇水星村40岁的叶昌强因高血压造成脑梗塞导致半身瘫痪,开展全民预防保健工作后,当地村医检查出叶昌强兄妹5人中有3人是高血压,随即对3人进行“2+1”精准管理:定期测量血压、服用降压药、中医理疗等。
叶昌强高兴地告诉记者:“有村医来管着我们,经常督促我们吃药、锻炼身体,感觉心里踏实了很多。”
“趁着今天有空,来测下血压,有病早治。”采访中,记者在水潦乡高坪村卫生站遇到了前往检查身体的村民郑明强。
在全民预防保健工作的推动下,该县群众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未病先治的观念已慢慢深入人心。对群众的精准健康管理,为他们筑起了一道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牢固防线。
四川在线泸州新闻热线:0830-3776680,微信:【发现泸州】,投稿QQ:11513054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