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永县摩尼镇:基层治理法治“三板斧” 

2020-04-30 16:47:34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阮长安

四川在线泸州消息(张蝶飞)泸州市叙永县摩尼镇积极整合职能部门力量、深化访调对接、致力司法服务,整合不同主体力量,带动摩尼法庭、新苗学校、村(社区)协同参与基层治理,着力构建党政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整体联动、多元治理的基层治理管理体系,逐步形成“多方参与、联动联调、矛盾多源、化解一源”的新格局。新苗学校被评为“全国毒品预防教育先进学校”“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6.27工程先进学校”,摩尼法庭在2019年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打破条块束缚,端口前移“过滤”矛盾纠纷。一是风险预判早介入。建立风险预判机制,坚持端口前移,主动下村摸排发现梳理风险点,集中力量迅速分析研判、源头化解;建立“公调诉”对接联动机制,对人身侵权、邻里纠纷、交通事故责任纠纷等非警务民事纠纷,按“派出所先期处理、再移交人民调解、引导司法确认”的程序,从源头上预防化解矛盾纠纷。二是防范化解“民转刑”。建立“民转刑”防范化解机制,对可能存在“民转刑”风险的案件做到厘清事实、讲透法理、公正调判,最大限度降低“民转刑”发生率。专项调研涉少数民族婚嫁、土地、财产继承等高发案件中的常见问题,总结“民转刑”案件的发生特点和司法保护盲区。三是横向联动齐发力。建立党委政府、职能部门、法庭、民族协会等多方参与的联动机制。推行“一镇一法官”,挂牌成立7个少数民族法官工作室,联合域内“一村一警(辅)”、综治网格员开展纠纷排查、人民调解员培训、法治宣传,形成多方参与的联动格局。

注重民生诉求,梯次推进“分层”司法服务。一是联袂号脉止纷争。建立法庭、镇、村社“三级联动”纵向调解机制,协同司法所、民宗局等部门,邀请彝族德古、苗族苗王、地方乡贤等26名不同民族的德高望重者充实调解员队伍,“调解能手”在各类案件中“大显神通”。设立人民调解室,聘请特邀调解员2名,接受法庭委托开展调解工作。二是全域服务便群众。组建专门队伍,开展双语审判,实现全域服务。在村(社区)设置诉讼服务点,充分利用“互联网+”“四川微法院”功能。对涉土地、家事、邻里等民生案件,一律到案发地巡回审理。三是传递温度保民生。妥善审理涉脱贫攻坚、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乡村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依法高效审执结拖欠农民工工资、劳务报酬等案件63件。实施人民法庭“审执一体化”,促使36案被执行人主动履行157万元,成功执结8件长期未结“骨头案”。

规范壮大平台,全域发力“净化”治理秩序。一是指导民调规范化。建立常态联络制度,完善人民调解组织和人员信息档案,提炼案件裁判规则68条,定期推送至人民调解组织。加强专业培训,提升调解笔录制作、文书使用、无争议事实记载等技能;定期开展庭审观摩,对农村婚约财产、人身侵权等常见纠纷明确指导;开展法治浸润,建立宣讲长效机制,利用苗场节等民族节日深入村寨开展法治宣讲,常态化开展送法进校园、巡回审判以案说法。二是移风易俗树新风。建立信息定期通报制度,向党委政府报告案件情况和处理建议;对司法个案中出现的“结婚办酒不办证”、损害外嫁女合法权益等现象,发出司法建议5条;指导村委会开展村规民约“体检”,纠正违反法律规定情形。与苗协会、彝协会协作,梳理民族习惯规则58条,运用“德古担保酒”、苗族祭祀习惯等成功化解矛盾纠纷118件。与妇联、团委、民政、教育等部门密切配合,构建家事调解网络,推行离婚冷静期、案件心理疏导、案后回访帮扶、社会观护、第三方介入等举措,成功调解矛盾纠纷300余件。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