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七祁 王永胜 沈玉婷
当前,楠竹迎来丰收季。4月21日,走进泸州市叙永县水尾镇广木村李家坝竹木加工厂,生产车间内一派繁忙景象。工人们分工协作,将刚砍伐的楠竹依次进行切段、开片、拉丝、烘干等工序。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自动化生产线飞速运转,一根根规格统一的竹筷、竹签鱼贯而出。就连加工产生的竹屑、边角料也被“变废为宝”,制成生物质颗粒燃料和钢碳,实现了楠竹资源的“全竹利用”。
“竹木加工厂建成后,竹农们在家门口就能卖竹子,省下一大笔运输费,还解决了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加工厂负责人李跃悦介绍道。然而谁能想到,一年前的他还在为竹业发展愁眉不展。“我一直从事竹业种植,去年计划建个竹木加工厂,但资金缺口成了‘拦路虎’”。李跃悦回忆说。
转机出现在农行叙永县支行开展金融下乡服务时。得知李跃悦的困境后,该行迅速组织工作人员实地考察。短短几天时间,26万元“惠农e贷”便发放到账。有了这笔“及时雨”,竹木加工厂顺利建成投产。如今,依托当地丰富的楠竹资源,加工厂年消耗竹材预计超2万吨,年产竹制品可达7000余吨,产品涵盖一次性竹筷、竹签、棉签等,远销云南、贵州、重庆、成都等地,订单纷至沓来,供不应求。
除了带动产业发展,加工厂还成为村民的“就业摇篮”。目前,该工厂已吸纳50余名当地村民稳定就业,月均工资最高可达5000元,同时间接带动200余人从事竹材采运、物流等工作。通过与竹农建立长期购销关系,工厂以订单收购原竹,进一步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在加工厂的辐射带动下,周边竹农的运输成本大幅降低。“以竹农罗远富为例,他家种植的20亩竹子,过去需运到15公里外的镇上售卖,如今在家门口就能完成交易,实实在在享受到了便利。”李跃悦举例道。
这只是农行叙永县支行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泸州市叙永县现拥有165万亩竹林,是四川省最大的竹林基地县和首批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县,竹类品种多达43个,年产竹材200余万吨,已形成涵盖98家加工企业、11家规上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的完整竹产业体系。
农行叙永县支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服务“三农”的主力军,该行持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通过精准滴灌的金融服务,昔日靠“一根扁担”肩挑背扛的竹产业,如今已蜕变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金扁担”,真正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在金融活水的持续浇灌下,叙永竹产业正加速转型升级,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