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泸州消息(胡小燕 周亚玲 刘万杰 文/图) “老板,你们门市经营的防盗网,涉及小规模非主体工程配套设备设施的安装、维护和拆除作业,都属于零星作业哈,在进行高处作业时,作业人员一定要持证上岗,且作业现场至少有1名现场安全负责人和安全监护人。”近日,在纳溪区安富街道某门市上,执法人员正在开展专项检查。这是纳溪区开展小散工程安全整治中的常见场景。
小散工程、零星作业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十分常见,且点多、面广、规模小、工期短、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一直以来都是安全监管的难点。针对小散工程与零星作业安全管理难题,纳溪区出台专项治理方案,通过压实三方责任、严控高风险环节、创新监管模式等举措,推动安全生产监管向基层末梢延伸。
纳溪区住建局牵头成立专项整治专班,联合应急管理、消防救援等7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印发《限额以下小型施工活动和零星施工作业集中整治方案》,明确“部门监管+属地管理+企业主体”三级责任,制定《安全生产42条硬措施》,对高处作业证照、防护设备配备等实施穿透式检查,为13个镇街划分98个责任网格,配置专职安全员开展“每周巡查+专项督查”。
这些散落在街头巷尾的“小工程”藏着大隐患,防盗网安装、空调外机维修、店铺装修……这些工期短、人员杂的“蚂蚁工程”,一不小心便会引发事故。纳溪区应急管理局负责人坦言,“小工程最怕散装管理,必须系紧制度安全带。”
为解决好安全监管“最后一公里”问题,纳溪区亮出安全整治“三板斧”硬招破解散装管理困局。将防盗网安装、广告牌拆除、临街店铺装修等12类高频作业纳入重点监管清单,建立"防高坠、防触电、防火灾、防坍塌、防中毒"五防工作机制。事前“扫码报备”,开发微信小程序,30秒完成工程备案,告别“先施工后补票”,事中“三件套监管”,安全帽+五点式安全带+现场监护员缺一不可,违规作业当场叫停;事后“红黑榜”定期曝光违规施工方,守信企业享优先推荐,倒逼责任落实。目前已完成876家涉及高空作业、动火作业商户的建档管理。
“这些血淋淋的案例,都是活教材”。东升街道推出“安全流动课堂”,把培训搬到脚手架下。通过网格员组织工人观看《高坠事故警示片》和执法震慑双管齐下提升整治效能。“现在晓得了,2米以上就算高空作业,马虎不得!”老师傅老张说。
据悉,自整治开展以来,该区已形成“备案--巡查--整改--销号”全流程管理体系,对摸排出的26处限额以下小型施工活动和零星施工作业进行了监管,对排查出的7个问题隐患全部进行整改销号。
此外,纳溪区还发动网格员和志愿者深入小区、工地,针对高空作业、动火作业、用电用气等高风险场景,现场传授安全操作规范。同时,利用安全手册、社区公告栏海报、警示视频推送以及“以案说法”警示教育等多元方式,将安全生产知识送到群众身边,全方位提升社会安全防范意识。区住建局还创新“安全体检”制度,给每个工程做“健康档案”,整改不过关的列入“重点监护名单”。
“安全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区安办主任、区应急管理局局长秦宝表示,下一步将推行“安全积分制”,工人持证上岗可积累信用分,享受工伤保险优惠。同时开通有奖举报热线,让群众都当“安全哨兵”。